嗯......虽然但是,至少这结果,以及夺取皇位后做的事情,确实没有太可指摘的地方。
更何?况,朱元璋再一想到那句“天子守国门”,不得不说?,还是对他这个儿子是刮目相看的,甚至隐秘的感到自豪和满意。尽管朱元璋自己也得承认的确是对长子有所偏爱,可对于其他孩子,也不能说?就是不重?视了。
所以老四朱棣的表现,抛除其他不说?,确实让他感叹。
也许在标儿病逝后,他选择立皇太孙这个决定,当真是错的,哎。
“朕还没夸你一句。”
朱元璋不由得看向朱棣:“迁都这个决定,做得好?。”
骤然间,朱棣眼眶都有些?发酸。
他站在长兄朱标身边,很想表示这又算不得什么,但不得不说?,这一句夸赞,直戳中了他心底里?去了......
明?朝这边暂且不提,其他朝代倒是对别的也多有关注。
比如“郑和下西?洋”又是什么?
西?洋......
哎,天幕整天出“新?词”勾他们,又不详说?!
【把?话题拉回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成祖朱棣,确实是明?朝历史中,除朱元璋之外,存在感很高的一位皇帝,是“同类型”的存在感很高,其亲自镇守国门的决定,无疑使得明?朝“刚烈不屈”的王朝形象更加鲜明?起来。】
【还有“君王死社稷”,源自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结局】
【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拒绝南逃,在一棵树上?自缢于景山,留下“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的遗言,以身殉国,被视为“君王死社稷”的典型。】
【不过其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相比起朱棣缔造的明?朝盛世,作为亡国君,有不少观点都认为朱由检志大才疏,存在刚愎自用?、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虽自谓“朕非亡国之君”,将亡国归咎于“诸臣误朕”,但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这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却?也的的确确展现了其核心精神即领导者与国家共存亡的担当已成为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虽是对明?朝统治者责任意识与气节的概括,但也无疑闪耀着果敢刚硬和壮烈不屈的色彩!】
【但话说?回来,明?朝所展现的色彩总不可能只用?这一句话来概括,毕竟这一说?法有种对明?朝的“浪漫化重?构”,可实际上?,于历史之中,明?朝也有过妥协与退缩的时候比如另一类“存在感”很高的明?朝皇帝。】
【历史的重?合又一次上?演了。】
嗯?
“历史的重?合”?
宋朝人听到这熟悉的高频词,顿时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