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构造图。声音平稳低沉,充满底气,哪里还有半点曾在解剖楼墙边,被季杭盯着,画不清楚就不许吃饭的窘迫和委屈。甚至,在假装没看见季杭的第十二个转身后,究竟没能憋住,迎上季杭发烫的视线,微微停顿,颔首一笑。
笑得彬彬有礼,官方而疏远。
脑门上放大写了两个字:有事?
真是少年长成。
季杭挑了眉,转身走出演讲厅。
番外《杠杆》2
长大还真是一不留意就再也追不回的事,稍纵即逝。
如今的季杭,多怀念当年那个明明知错了还要挨罚,憋着个嘴角,每个细胞都写满委屈、却偏偏不敢承认委屈的安寄远。
你说现在?
现在的安寄远
知错是什么?
他安寄远怎么可能有错。
季杭刚走进会议室,就听见安寄远大放厥词:“市级规模的大型评选,本来就不该有学历歧视,评优秀住院医,又不是优秀研究员,是谁说本科学历的住院医一定比博士要差?”
本来是等待会议开始的五分钟时间里,科室内的医生们闲来无事,不知谁起的头讨论起这件事来。在座都是城府极深的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看似投入积极,但实际上都绕在本质性问题之外,谁都不愿意在这种时候发表立场。
倒是安寄远这句话一放,将事件定性在“学历歧视”,大家都不说话了。季杭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了,眼皮都没抬,却将手里的会议资料翻得哗哗响,他淡淡接了安寄远的话,“确实没人这么说过,你想多了。”
安寄远拧着眉,没再说话。
上午是住院医集中培训,下午上了两台手术,赶在下班前参加科室例会,会议结束后少不了去病房看几个昨天手术的患者,安寄远的一天满满当当的,昨晚还和医务处的人大战到凌晨两点。更不用说,明天开始季杭就要出差十天,自己的手术量也急剧增加,他可不想在这种时候撞季杭枪口,被揪去办公室挨上几下。
于是,王主任发言,安寄远乖的像个第一天进科的实习生似的。直到会议临近结束,住院医评优这一话题不得不作为最后一项议程被拿上台面时。
“上面通知,我们每个科室先上报三个,然后再由医务处统一决选,最后会有五位住院医代表整个B大附院参加全市的初评。那正好,我们三个组,每个组一个,你们自己商量一下,周五前报给我。”
安寄远在皱眉,“按照什么方法在科室内选择?”
科室内就这么几号人,还要怎么选?难道还组织一场答辩,让忙到恨不得飞起的主任们都坐下来投票吗?
王主任清了清嗓子,“历年都是病区主任决定,这次也一样吧,大家有什么异议吗?”
安寄远下意识捏了捏拳头。
回忆他参评那一年,和季杭的关系已经不算秘密了,季杭作为A组的病区主任,点名推安寄远,没有任何人敢有异议。做临床的,实力有多少,一起共事的医护团队们都心知肚明,谁操作最干净利落、谁基本功最全面扎实、谁抢救最临危不惧。
当年众望所归的优秀住院医安寄远如今长成了副主任医师,在职称上和季杭平起平坐,可行政级别上,季杭依旧是他的病区主任,依旧能决定本组内推荐谁去参加评选。
在他千辛万苦、动用关系修改了初评参赛资格后,安寄远严重怀疑,季杭不揍他一顿,很难顺了他的意再把周以宸推上去。
“有异议。”安寄远刻意无视对面季杭灼热的目光,质疑道,“从这次的最低学历规则改变上就可以看出,不管从哪个层面来看,评选流程都在不断优化,以确保公平公正。那么在本科室内,应当如何确保病区主任不偏袒、不徇私,真正做到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