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话的牙人笑笑, 他只是个带话的, 话带到了就行了。
牙人又问:“你家蚕茧麦子这些卖吗?不卖我就去别人家问了,也不早了。”
余家的蚕茧一般是自家织成绢, 阿李手艺好,织的绢成色好,能卖出价钱,就不单独卖蚕茧了。
送走带话的牙人, 一家人在堂屋里讨论。
“再等等看吧, 这地这么贵,虽说那竹子值些钱, 但谁买啊?”魏老太道。
她接着又道:“咱家门前那块也带竹林呢, 才一贯钱,我都嫌贵。”
现下那原来的野草地头虽挖成塘了, 是有些方便,又养了鱼, 但还没什么钱财进项。
说到这个, 余满山道:“我听人说, 那养鱼的塘子, 最好丢一两根树枝进去, 方便那鱼产卵。”
余二郎背着一篓子猪草从前面院坝底下冲上来,大声喊:“谁家的鸭子又往我家塘子里窜,鱼都要被鸭子吃完了!”
他气冲冲冲进堂屋,看大家都在,好像在谈什么事,余二郎说:“爹,咱砍点竹子,把塘子围起来,自家的鸭子吃了就算了,隔壁的鸭子也经常去,气死我了!”
塘子里的鱼,都是他辛辛苦苦搞来的,余二郎尤其关心,有空就下去看看。
现下塘子里的鱼品种已经有鲫鱼、白鲢、鲢鱼、鲤鱼了。
他又丢了些螺蛳进塘子养着。
比起其他的,菌房是他家小四的宝贝,那田地是他爹他婆婆的宝贝,书本子是三郎的宝贝,这塘子就是他的宝贝!
余满山应了他,“可以,等下就去砍竹子,刚好把前面那田还有竹林都围一围。”
余二郎把背篓放下,冲到后面去喝水,他们继续讨论买地的事。
魏老太道:“我看干脆算了,再等等吧。”
家里又不是没房子住,不急这一会儿。
余桑却上了心:“要不我们去看看那地方再说吧。”
她是真的想有个大点的地方,不然好多事情都发展不了。
再说建房到入住,也不是一下就可以的事情,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呢。
多养猪、菌房扩建、鸡鸭鹅多养些,仓库,哪哪不需要地方?
还有椴木香菇,也需要更隐蔽一些的地方。
余满山也不是很意动,这地方太大了,又有些贵,是真的不合适的。
但在余桑的纠缠下,魏老太和余满山还是决定去看看。
阿李忙着纺线织布,刘大丫在帮她的忙纺线,觉得这次这地肯定就是看看,不会买,她就懒怠不去了。
余二郎感兴趣,也要跟着去看,余大郎去田埂上种菜了,还没回来。
正待收拾好出门,前面就冲进来个人,头上梳着包髻,包了块蓝白碎花的帕子,她身材高高的,勾拉着身子直往屋里冲,一抬头,余桑见她两个眼睛哭得红红肿肿的。
正是她大舅娘常氏!
魏老太先问:“这是怎么啦?孩子她大舅娘。”
常氏捂着眼,声音还带着哽咽:“婶子,我是实在过不下去了!来找小姑子说叨说叨。”
她抬起脸来,问:“我小姑子在家吧?”
阿李在里面听到声音已经在往外来了,看到常氏这样,她失态道:“嫂子,这是怎么了?”
常氏哭道:“你不知道那老二家,有多过分!你大哥是真能忍啊,我忍不下去了!”
“分家的时候分的田地全是离家远的,给他家收了麦子就算了,那收晒也全部要赖我家头上,喊了我家大丫和英晦给他家晒麦子,说是爹的那份,我看他家是全部都让我几个孩子给晒,他家那李英才,回家就坐堂屋里读书,还让我家英晦给他家把晒的麦子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