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2)

她不想把那先看罗衣后敬人的话说那么明显,毕竟她年龄小,说不了这么世道的话,只能做小孩子样子这样说。

以后要是经常出来走动,总是要穿得好些才行。

哪知道这话把余满山说得心酸一哽,连他家小四这么小的娃娃都知道穿差了外人对他们不好的话,但要买布做衣裳,可也花费不少,秤那是必须买的,衣裳这......他犹豫一瞬,也答应下来:“买!每人做上一套,反正要过年了!”

余大郎和余二郎考虑没那么多,只听要做新衣裳了,高兴得嘴都要裂了。

买布买棉花,除了那做衣服外面的布,要买得体面些,做里子买质量好些的,也不管花色,余桑一应地做主,挑选性价比高的,她转头看到到处打量布庄各色布匹的刘大丫,帮刘大丫那份儿也算上了。

买完布和棉花,余桑又提议再买点肉回去,另外又买了块豆腐,虽是要节约钱买田,但是身体才是本钱,吃食也不能落下。

经了这几次余家赚钱,余桑的话在余满山心里很有些重量,他也答应了。

今天要不是他家小四一来就报了上次的价,平菇更是涨了价,他家这次也卖不上这么些钱,还有那明日预订的,那也是一大笔钱。

他家小四说买,这些也是很有道理要买的,那必须要买!

秤,很一般的,也要两贯左右,那能秤更大重量,大杆的秤,更贵,余满山买了一般的。

他还记得魏老太唠叨杨家故意不借他家秤而势利地借方家秤的事,看着这崭新的秤,总算又有一些底气不求人了!

买了这些东西,顺带一些针线,其余就不再舍得买了,平日里连那酱醋盐都是省着用的,这次倒也不需要买。

卖了38贯350文,一下又用去5贯左右,只剩33贯了。

这33贯也算很多钱,余满山怕被人发现他带了这么多钱,特地找个地方拿了几贯钱在刘大丫背的背篓里放着,要买东西就从她背篓里拿钱,也不怕人起歹心。

已经临近晌午了,但一下就把菜全部卖光了,就跟张家约的回去的时间对不太上,早了许多,余桑提议:“爹,要不我们先买点炊饼垫垫肚子,刚好在县里呢,我们又有钱了,又能买田了!”

“你上回买田不是要找牙人一起的吗?不如你现在就去找人问问有没有田卖,要是有,我们就能买呢!没有我们也可以等着牙人告诉我们嘛。”

余二郎经常念叨以后长大了要当牙人,经余二郎说的,她对牙人了解还算多,知道买田要去找牙人打听和一起办理相关手续。

余满山转睛一想,倒也可以。

不过,他家小四怎么比他一天天还想着买田,执念比他还深些,小孩子家家的,他笑着摸了摸余桑小脑袋,乐呵呵的,他宝贝闺女真可人疼。

余满山买了几个炊饼,每人拿着一个边走边吃。

这炊饼,就是类似现代人的馒头,又便宜又垫肚子,上回来吃的是汤饼,就是有汤的面片儿,比炊饼贵些,这回人多,余满山和余桑都不太舍得,赚钱太难呐!

刘大丫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回吃炊饼呢,真好吃!”

可能炊饼做的时候放了点糖,有点甜味儿,刘大丫很早娘就死了,爹只顾着自己,应该是没吃过糖的,面粉本身在家里做,是没有这味儿的。

余桑听到,觉得这刘大丫实在可怜了些。

刘大丫语出惊人:“要不我起个名字吧,你们都有名字呢,我就叫刘炊饼,希望以后经常能吃上炊饼!”

余满山:“......”

余大郎:“......”

余二郎:“......”

余桑:“......”姐姐,你是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