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二郎正兴致高着捡他的鱼呢,听到魏老太说的,愣了一下,不舍地看看池塘里面,商量道:“今天咱家不是杀猪吗?我和大哥杀完猪吃完饭再走吧?早点吃饭,也能在看不见路前赶回合州呢,碍不了多少事。”
魏老太看余二郎这么不舍得走,就知道他是想捞他的鱼,顺便下午吃顿好吃的再走。
魏老太道:“也行!等下再给李后生带条猪肉过去尝尝!毕竟送了咱家那么大的暖房礼呢!饭都没来吃一顿。”
魏老太又叮嘱张四郎道:“那你等下回家跟你爹说一声,下午晚点再走,顺便等下来我家吃个便饭。”
今天虽然杀猪,但是今天是不请客的,而是明天一起和暖房再请,本来杀猪也是为了暖房请客,就不单独请吃杀猪饭了。
魏老太带着余桑和刘大丫先上去了,留着阿李看着继续捞鱼的两个半大不小的小子,免得两人掉进池塘里淹没了。
魏老太是上去看钱的。
余桑当然也是!
因为上次没有带那么多钱回来,这次带回来的钱肯定就多!
而且上次带走的菜也很多,钱就更多了!
余桑上去就看到她大哥在门槛上坐着呢,家里凳子都搬到新家去了,他只能坐门槛上。
余大郎看到魏老太上来了,就赶忙喊了声:“婆婆!”
余桑也喊:“大哥!”
魏老太“诶诶”地夸了一余大郎一声:“乖~”
然后急匆匆地进门去。
余桑也小腿拔得老快。
那背篓就放在大门背后,魏老太边蹲下边扒盖在钱上面的粗布和稻草,边问:“这回有多少?”
刘大丫做贼似地已经把大门关得只剩一条缝透光了。
余大郎已经从门槛上起来,走进了屋里。
他家的传统数钱必得关大门,偷偷摸摸地数!
他早自觉站起来进了屋。
刘大丫这边也很得魏老太真传,走在最后一个就关门!
余桑也趴在背篓边上往里看。
她用手去扒拉里面,一串铜钱一般是一贯,中间也埋着些银鋌,听余大郎道:“这回有八十四贯四百七十三文!”
他又道:“李哥说了,咱家这边收了多少钱,最好记个帐,他元宵后没那么忙了,会带着账本来咱家对个帐,这样咱家这边也清楚一些。”
“这回这么多钱啊?”魏老太惊呼道,她又道:“乖乖记了账的呢!”
“上上回的钱只带了一部分回来呢,婆婆你忘了?这回也钱付得快,要过年了,大家都讲究一个过年前把账算清,才这么快的。”
魏老太稀罕地摸着铜钱堆里的银鋌,道:“我没忘,只是一下收到这么多钱,不敢相信呢!”
听魏老太这么说,余大郎也憨厚地笑着挠挠后脑勺,他也是第一回带这么多钱回来!
魏老太咂吧咂吧嘴,忍不住数起钱来,一般来说,是该背回去再数,这样好直接记账然后存放到箱子里,但这回钱多,魏老太忍不住先点了起来。
余桑同样如此,这古代,比起现代爽多了,面前这么半背篓都是钱,一串串的铜钱,数量极多,还有埋在铜钱里的银鋌块,看着就很幸福!上手数就更幸福了!
余桑看着看着,觉得好像有点不对,这差不多应该有八十五贯钱呢!
算上银鋌,铜钱没有那么大堆,她扒拉了几下铜钱里面,好像银鋌也没有那么多。
余桑问道:“大哥,好像没那么多钱啊?”
“啊?”“对对对!我这里还有!”
余大郎从怀里小心摸出一个油纸包着的东西。
打开来,他递给魏老太,道:“这是交子!四张十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