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3)

叮嘱:“爹爹,我们之前说好的,你记得在县城买杆大点的秤回来啊。”

余桑自己是要跟着魏老太和阿李去盐滩镇买东西的,县城太远了,又要走路,她就不去了。

“嘿。”余满山笑,“咱家小四跟那小蜜蜂一样,又勤劳又嗡嗡嗡的......”

余桑乖羞地跺跺脚,她爹取笑她!

魏老太和阿李等人都笑,家里原来那杆小秤,现下已经不实用了,家里最近都是上百斤地称菜,小秤称着太费事了,最好买杆大的。

一家人带着要送去县城的菜,坐着船往盐滩镇去,在盐滩镇分道,余满山带着刘大丫往县里去,魏老太和阿李带着余桑在镇子里买东西。

这去县城送菜,次数多了,也累人得紧,有时候也不是余满山去,而是李老大送去,毕竟他也有十亩田的菜,是该出这份力的,有时候家里有事,也不一定是早上送去,可能下午送去,还有那一些人家出去走亲访友的,或者一时送的菜多了没吃完,一天两天的,也不需要送菜。

这次要去县城办事,顺带把菜也送了。

余桑已经订好了暖房请客那天她准备做的菜,当然不是她亲自做,但是她要指挥,需要哪些材料她已经提前想好了,也缠着大人们让今天买材料,就说是她梦里做梦看见的。

先去买大东西,棉布和棉花,三个女人一顿叭叭叭,各持己见地要买什么花色合适,最终才商量着定下来,买完这大头的东西,其余小的,就让阿李带着余桑去买了,早就定好,她要顺便去请魏三九家来她家暖房,顺便在余桑提议下,魏三九提前一天来,魏老太是赞成开食肆的,就得先考量一下魏三九的厨艺。

阿李带着余桑去买东西,各种调料,又有普通的香料干货等,逛到杂货铺,看到有牙刷卖,木头和毛做的,和现代的挺像的,余桑建议家里每人都买一把,往日一起逛铺子的时候少,也没想起这茬,平日里都是那柳枝刷牙,或者很多人也不刷,只余家在余桑监督下,才天天刷的。

那常有看牙口看牙口的说法,那富贵人家都是讲究清洁的,刷牙是肯定的,穷人家里才不讲究这些,牙齿便难看,她家以后要接触更上层的人家,自身条件也得提起来。

阿李缠不过她,牙刷也不算贵,也一并买了。

两人买完东西,就在镇里随便吃了点午饭,将东西背到潘家学塾去看余三郎,看他什么时候下学,有时候夫子有事,就下学早些,恰巧今天正常时间下学,余桑在潘家学塾看到潘云儿,两人说了会儿话,两家大人也闲聊了会儿,阿李把买的东西寄存在潘家这里,等下下学的时候一道来取。

然后她带着余桑往街上去。

家里是很有些意向要开食肆的,只看有没有条件了,她公婆和丈夫昨晚都叮嘱了,要是买完东西,还没到三郎下学时间,就顺道逛逛,看看街上有没有合适的铺子要转租的,要真有条件,他们家还真开一家食肆来!

去年当佃户那会儿,也没想到今年会发达,什么路子的,总得走走,去年那会儿不试余桑的法子,今年也是发达不起来的。

余桑被她娘牵着,很是认真的在看两边。

她没想过开脚店那么大的食肆,一般有个堂子就行了,论厨艺,这个时代那顶尖的厨子多了去了,她这哪跟哪儿?她没想过比这些,不过是开间食肆卖自家的产出罢了,走的就是一个奇巧的路子,不管别的,至少食材,是其他家没有的,这就够了!

凭着她知道的,总能复刻出来很多这时候没有的,走的是一个巧字!

除菜品外,还有小吃,饮料,对!现代的小吃饮料这么多,总能弄一些类似的出来!

余桑想到这些,就更认真地打量两边的铺子和路段了。

除了店面,路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