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2 / 2)

秦家和杨家的仇算是结下了。

但过几天,杨家在大通镇卖菜也卖不出高价了,因为买菜还不如去万家脚店同样价钱吃现成的呢,杨家菜也高价卖不出去了!

要是去盐滩镇,又没有船,如果走路的话,就得挑二十多里远,回来又是二十多里,杨家只有杨老大有这个体力,但是他有点不想受这个累,觉得余家这里余大郎余二郎两兄弟开着那么大艘船,肯定把盐滩镇的菜也包了,余家种这么多,低价便宜卖也赚钱。

杨老大只想想,就不想去盐滩镇了,挑着几十斤走二十多里远,回来又是二十多里远,太累了。

大通镇只卖得起五文一斤了,杨老头想着干脆又包给秦家算了,他又去找方家说软话。

方家一听杨家来求,又摆起了架子,把杨老头也气得够呛,杨老大也没当初硬气了,就让杨老头去说和,直接五文一斤给秦家,就懒怠去摆摊了,摆摊还要缴摊位钱呢。

就这个价钱,余家也不再降价了,让杨家保持这个低价去卖,看他明年还种不种。

不过余桑想,明年恐怕杨家还是会种的,而且还不止杨家会种,方家也会种,周围的所有人家都会种,但是在附近,不再卖得起价钱了,这么多人种,自然就不值钱了。

好在她家有外销的门路了,仍然能赚很多钱。

修新房这一忙起来,日子就过得很快,冬至过去了,连腊八节也过去了,别家舍得杀年猪的,也杀了,舍不得杀,想全部卖钱的,也陆续出栏卖掉了。

只余家养着的五头猪,还没卖出去。

这五头猪,可是专门骟过的,没有膻味的,这在时代,也是独一份!

余桑想着怎么把这些猪卖个高价。

余满山却走进灶房来跟魏老太说:“里正那边支人来请,说是里正老母亲过高寿,要请咱们家去。”

魏老太奇怪:“咱家跟他家非亲非故的,往年不管是娶亲生子过寿的,从没请过咱家,怎么今年突然要请咱家去吃席了?”

里正都高看他家一眼了,余满山高兴,脸上也表现了出来,脸上带着笑,道:“可能还是上回胡县令走的时候叫他看顾着咱家,现下咱家又起了砖瓦房,在这李家湾也是数得上的人家了!”

提起新房子来,魏老太也高兴,她新寡的时候,拖着一个年龄不大的儿子,哪就能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砖瓦房啊?

她嘴巴乐得合不拢,道:“那做菌房的草房和猪圈也快了,咱过年前就能搬过去。”

余满山道:“里正家办寿就在后天,可能还要办点看得过去的礼才行。”

这乡下人家的,一般办寿娶亲的,提上几尺粗布或者糕点鸡蛋糖之类的,也就送了,只里正家是这大石坝乡的大户人家,不好把这些便宜东西拿去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