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桑咚咚咚地往后面隔间跑,拿出她的纸笔等,跑回堂屋,准备教两个哥哥认字,趁着还有点时间,把字认一认,等真正给李彦升那边去送菜了,过个两三天的也会回来拿菜,到时候也能继续学着。
不止是余桑和余满山,阿李和魏老太两个人也板了面孔,督促两人立马开始学字。
两个学渣迫不得已,只能坐在桌子边,开始学字。
最近没去赶场,余满山想着上回万掌柜都要给他女儿买布做衣裳了,又跟魏老太商量,让她带着余桑去盐滩镇赶场,买块棉布回来做衣裳。
余桑拒绝:“先攒着钱修房子啊,爹,我有衣裳穿的,冷了,我有冬衣啊。”
去年做的新冬衣,都没穿几次,还挺新的,春夏秋没体面的衣裳穿,冬天可是有的。
她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很懂理的,这小孩子长得快,一年一个个儿,现下要攒钱修房子呢,她才不做新衣裳。
余满山看余桑这么懂事,更是怜爱:“做吧,咱过几天还要去县里跟侍郎几家谈买卖呢。”
好像是,现下也不好顶个大棉袄子出门!
余桑答应了。
余三郎下午放了学,回来被余满山几个大人叮嘱赶快教两个哥哥学认字,余三郎一看还在方桌两边坐着焉了吧唧的两人,幸灾乐祸一笑,余桑下场,就该他来上场了!
到赶场日,余桑跟着魏老太去盐滩镇买了布,余桑临时建议:“给两个哥哥也做两身吧,他们要去外面了,总也要有体面衣裳的。”
余桑想起去年她看到二舅娘沈氏回娘家那一身,她当时就发愿要给她娘买一身棉布体面衣裳,既然她和两个哥哥都需要做衣裳,余桑干脆道:“婆婆你和娘干脆也做一身吧,总不好我们大家都有了,就你和娘没有,那走人家的时候,你们也需要体面衣裳的。”
魏老太赶忙摇头:“我俩又不出去见人,哪里就需要了?节约着钱修房子呢!”
要这么说,魏老太和阿李见外人的次数一辈子都不会很多,难道都不买吗?这些钱比起修房子的来,杯水车薪,她俩劳累了一辈子,不能最后让她俩是全家最后有好衣裳的人吧?
余桑坚持道:“就跟我一样,先做一身,花不了多少钱的......”
最后魏老太实在缠不过余桑,那布庄的掌柜也会说话,说得魏老太心动都买了一些。
又买了些日常所需,紧赶着回家去,要先把余桑的衣裳做出来,好去把县城并盐滩镇几家买卖谈下来。
好在她人小,衣裳做起来快,阿李和魏老太一起,没几天就把衣裳做好了。
李彦升又来了,这次钱倒不是很多,上次把平菇卖给了冯管家,给李彦升的平菇就少了,这是最后一次按以往的价格算,以后都按六四分成了,总共13贯多钱。
把余家家里的存钱一加,有89贯钱了!
再存一存,到150贯,家里房子就开始动工!
150贯肯定不够修房子,不过好在隔几日家里就有收入,能把后续补上。
这次李彦升来,就准备带着余大郎余二郎和张叔一起出去了,船已经买好了,就等这几人熟悉熟悉,下回他就不用亲自来李家湾了,而是余大郎几人自己回来,到时候开着船回来!
余家又给他们摘了平菇,兄弟两个衣裳还没做好,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但也没办法了,三四日的,来得这么快,虽早先就知道了要去,但没想到这么猝不及防的。
阿李站在河边又是担心又是不舍的。
余桑劝道:“他们又不是不回来了,过几天就回来了,以后常常两边跑,娘你经常见得到呢。”
两兄弟身上,家里已经提前给了钱,以备他们在外所需,余满山又是一番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