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2)

余桑被魏老太捂在怀里,不觉脸红,她这可是站在无数人的肩膀上,知道他们总结实践出来的经验成果,才有这么点儿小创收,可不是她自己的功劳呢。

魏老太乐呵地激动道:“明年都这样弄!多养些鸭子,把田里都放上,收成高啊!”

她又补充:“蛋也下得多!等过两月,把鸭子也卖掉几只,又能得些钱!”

余满山道:“可以的!要是今年冬天顺利,把那边房子顺利修起来,明年就住那边了,在那边再买些田,多养些鸭子......”

魏老太高兴地叹一口气:“唉......今年有了自己的田地,明年也这么有盼头,这日子真是美啊~”

她砸吧了下嘴吧,似在回忆和畅想一样,又低头看余桑,感叹道:“就是我乖乖怎么晒得这么黑?”

她叮嘱:“以后大太阳别出去跑了,万一白不回来,不好看呢,以后长大了也不好嫁个好人家。”

余桑:“......”

余满山又算其他田的亩产量。

算完他惊得出声:“这其他田,好像收成也比去年高些呢!”

“去年那上等田,我一亩也能种出三石两三斗,三四斗的收成来,今年秧育得好,居然每亩又多了两三斗多!”

魏老太听了连连道好。

余桑赶忙问:“爹,我叫你专门多浇鸡粪的那亩田呢?”

余满山更兴奋了:“那亩田产出最多!鸡粪好啊!”

余桑听了也高兴,只是这个产量还是不够高,明年还得选优良的种子,一年一年的,把优良的种子选出来,她家种的这些水稻到底有限,明年还得买田,引进其他地方更多的种子,选育出最佳的,产量更高的!

水稻一收割完,再加晾晒进仓,余家真正重要忙碌的时候到了!

去年阳畦种菜匆匆忙忙的,没有弄得很好,今年可以从头准备了!

水稻保障一家人的基本口粮,冬天种菜,才是真正的经济大来源。

阳畦秋延迟栽培黄瓜,黄瓜早已种下了,虽天气炎热,但余家院坝下挖了池塘,挑水浇菜很近。

阳畦秋延迟栽培黄瓜是先种黄瓜苗子,待深秋气温不适宜作物生长前的15~20天再搭建阳畦,继续保持适宜的环境来使黄瓜继续生长。

余桑没指望这能非常寒冷的时候卖,能弥补市场秋菜的空虚就已经很满足了。

毕竟她没有塑料膜来搭建拱棚温室。

黄瓜就种在屋后面用竹围子密密实实遮起来的上等地里,只要不进去看,谁也不知道她家这时候还种了黄瓜。

随着稻谷的全部收获完,李老大就开始频繁往余家跑了。

装着菌种的陶罐,一挑一挑地往新房子那边挑,秋冬的平菇又能开始种了!

正好稻草收获了回来,正是原材料最丰富的时候!

稻草也不往老房子这边挑了,直接担到新房子那边去,家里也有钱,买了几口大缸一起泡稻草,分批次的种起来!

余桑的种菇经验已丰富了许多,没有以前失败率高了,她回忆总结了以前的失败经验,相信这回成功率会更高。

余桑和余满山几个在新房这边种完平菇回去,就发现自家堂屋里一大堆外人,其中也有认识的,杨老头、方地主等人,一堆人正在她家堂屋里聊得热火呢。

余桑和余满山两人立即面色沉了下来,方家和余家闹崩后,基本都是老死不往来的状态,这方地主居然出现在她家堂屋里,还和一堆人聊得热火,是她家出了什么事了吗?

而且还有杨老头,杨家和她家也闹过不愉快,杨家一般也不来余家,居然杨老头也来余家坐着,还聊得一副很高兴的样子。

余桑心里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