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丫也在,既然在了,余家人也不好避着她,也让她看了会儿稀奇,只叮嘱她不要说出去。
刘大丫这人虽平时看着很憨直,但她还是分得清谁重要的,连魏老太都不担心她有邪心,毕竟是有着她骂架,刘大丫端碗来给她边吃边骂的友谊在的。
余桑看着大家把银鋌传来传去地看稀奇,她心里算着家里的账,家里大约还有25贯多钱,今天又入账13贯,那就是有38贯了。
有着这么些钱,魏老太道:“你找个空闲去问问那给人建房子的,虽家里钱还不太够,先打听着,也好有个准备。”
余桑早就想过了,想全套的起砖瓦房,很宽敞那种,不太现实,她听说过了,那打地基的石料,又有砖瓦,木料,再又是人力等,哪个不要钱?
连方地主家的房子,都是慢慢建起来的呢。
余桑提议道:“先把住的建了,菇房和猪圈就先建草房,以后我们有钱了,再修多的屋子吧?”
三个哥哥还没长大呢,等家里再赚些钱了,再考虑他们以后娶妻生子的。
反正买的地方大,有扩建的余地。
余满山看她双眸亮晶晶的,是很想建新房子了,他摸了摸余桑头,道:“也可以,也只能暂时这么做。”
余满山又将说好给余二郎和余大郎两人的每人二十个钱又给了。
两人都喜滋滋地去把钱藏好了。
余满山找了个空闲的时候,去找专门给人建房子的人打听了,新房也不涂漆雕花什么,按余满山说的算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钱。
余满山一听那数字,瞬间有些懵,稍微跟这人闲谈几句就回了。
回去跟魏老太和余桑道:“咱家现在这点钱,差得远呢,等今年冬天卖了菜再说吧。”
余桑看余满山那样,估计是差得很远。
她缠着他问了,余桑听完,感叹,是差距有些远。
还需要赚钱!
需要努力啊!
光是那青砖钱,家里这38贯就不够......
别说其他木料瓦钱工钱什么的了。
好在建房子的地暂时是定下来了的。
一转眼,就到了忙碌的季节,要插秧了!
秧苗已经长好,余满山阿李魏老太等人,去秧田采了秧苗,挑了去其他田里种。
余桑一路跟着,她也下田试了试,一脚踩下去,稀泥和水一下淹没到了膝盖弯下,不影响,她要试试。
隔壁田的也在插秧,挑着秧苗路过,看到余家的秧苗,夸道:“你家秧苗怎么长得这么好?”
他又看了看自家挑的,确认道:“真的比我家的好很多啊......”
余满山有些骄傲地抬头,笑了笑:“弄得精细些呢。”
隔壁大叔道:“明年也教教我,看怎么精细地弄。”
他又道:“说真的啊,明年我去你家找你问!”
余满山摇头地笑笑,这些法子传给别人也无妨,乡里乡亲的,大家收成都好,都是好的,吃饱了也少生事是不?
余满山心情很好地继续插秧。
魏老太看着自家秧苗的确是长得好,她也知道是怎么弄的,夸余桑道:“还是乖乖的法子好使!”
余桑观察着余满山是如何插秧的,因为去年她刚来的时候,就知道余满山种地种得好,一亩田的收成要比别人高些,这一看,她发现了一些门道。
她本来是也知道这个的,正想给余满山几人说呢,现下好像不用说了,东西向的插秧方式,有利于透光,提高水稻光合作用,余满山几人正是这样插的。
再看别家,好像是南北向插的。
余桑看着余满山几人的插秧方式,也有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