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2 / 3)

一度以为是书名太神经绿江风和挂了路狗这个脏东西导致不受欢迎。

随着写得越来越多崩溃的时刻,我对它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数据的不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它的问题。(并不是说好文就不会被埋没的意思,我只是觉得自己这篇确实不是好文。)

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以为“小白”、“狗血”就能随便地编出来,但没想过遇到的问题深刻得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我理解了,不等于我拥有构造的能力;我描述了,不等于我在创作。

后期有一些痛苦的矛盾则是,我想写的,并不擅长;我擅长写的,于此无益。

在写作水平上,我能把事情说得清晰、风趣、尖锐,不代表我可以独立地构造环境创作一篇完整的小说。

特别在我的表达欲过于旺盛的情况下,过于迫切而无目的的“我要写”反而成为我的掣肘。

写作是一个暴露自我的过程,我辛苦地容忍着这过程里的不堪。有一些困难,我过于敏锐,而又没有解决的办法,只好容忍;有一些问题,则是我过于迟钝,很久之后才醒悟,却已无计可施,没有魄力去推倒重来。

我抱着剥离自身、抛弃现实的欲望去写,我想让它很简单,简单地做一个快餐调剂品就好了。但却渐渐发现,没有任何方法不暴露身为作者的我,并且越写越困难,离之甚远。

我未经审视的、经过深思的、强烈展露的、费劲藏起的、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都会如数暴露出来,以我可能预料或未能预料的方式。

我的审美、我的洞识、我的写作能力和我的创作能力,并不能等同,理想与现实形成了一种我难以接受的落差。

我草率地以为很简单,我会是一个好的船长,然后撞了许多冰山,这种落差让我持续痛苦着。

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容忍这种暴露的不堪,也正如那位读者所说的“不要对自己失望”。

只是到最后,我扭转不了我对它的评价、环境对它的评价。

颠颠倒倒,不敢细看自己究竟写了什么。我不否认自己或许写过一些令自己也感到惊讶的片段。但是那些并不足以支撑起一篇小说。

作为一个整体小说,它终究是写得差劲。作为作者,分毫的闪光并不值得去写;作为读者,我也不值得为这一星半点闪光去读完缺憾的东西。

剩下的痛苦,来自于写作的本身。

我从没有经受过这么漫长的写作过程。早在8月的时候我就写下:“写作的快慰有时不能抵销写作的痛苦……也许本来就不能抵销。写一下很容易,坚持写真是太困难了。”

写作本身是一个创造性活动,不得不直面很多和创造关联的问题。看到好吃的梗,当下可能激动一二,但把一幕梗拓展成一个丰满的故事来容纳当时的感情,真的,太难了。

写梗概很容易,往往不过一两千字,还不到一章内容;但写小说,为了一句恰如其分的台词,你要铺垫上不知道多少剧情环境字数。

就像为了走到旅行的目的景点,你必须长途跋涉,直面风雨,最后才能在那一个心之所向的目的地逗留片刻。如果长篇累牍还写得不好,浪费了精妙的梗概,转而会更痛苦了。

创造性的活动,就容易经常面对空空如也的大脑。表达欲并不是一种创造。滔滔不绝地表达,也并不意味着在创造。在写这篇文的过程中,我经常打开文档很崩溃。

这种崩溃有二。一是你想不到写什么,面对词语的剧情的表达的匮乏;二是,你想到写什么,但你没有能力驾驭起来,所以还要继续想。

打开文档前要崩溃一下,写什么崩溃一下,写不到什么又崩溃一下,写完了回头看还要崩溃一下……经过这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