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2 / 2)

的大学入学‘高考’。

其实,当时的措施是很温和缓慢的,除了原来的那些‘标准’,也就是工农兵群众推荐,领导审批,‘政审’,体检合格,另外必须具备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于是,导致了73年出台的‘高考’。

1973年6月份大学招生工作开始时,机械厂宣传墙上贴着招生通知,列出了各个学校招生专业和人数,很详细。

这一回给到了机械厂二十几个名额,不必李君岚开口,自然而然有名额摊到她头上,行政部大姐还让她请假回家复习。

李君岚没有拒绝她的好意,谢中华也写信寄到她家里,让她用心一些。

在家里呆了一个月,到了7月份,李君岚的考场是在北京四中。

第一天考数学。

李君岚认真审了所有题目,数学题必答部分是初中数学的一般代数几何,立体解析几何还是作为选答题。

考试时间还有一半,她选择做一半题目,空了一半题目,在考六十分与五十分之间,她保守的选择了五十分。

出了考场,父母亲请了假在校门口等着她,他们默契的没有问考得如何,只问她:“小岚,告诉爸爸,想吃什么?”

“想睡觉。”李君岚扶着李父的腰背,坐上了自行车后座。

“行,等全部考完,告诉爸爸想要什么?”李父慈爱地笑道。

第二天考语文和作文,考题和试卷发下后,作文的题目是根据当时的政治批判运动,写一篇文章,说白了,就是一篇‘批判稿’。

自从72年全国上下公开批判了林、彪,林、立果的‘571工程纪要’。

73年报刊广播没日没夜的批判唯心主义的先验记论,唯生产力论等等。

这一回,这个分数不好把控,她只是将广播的内容抄录一遍。

第三天的化理,她思来想去将分数控制在三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