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2)

松哥儿和他悄声道:“都生着气呢,你就别去触这个霉头了。明儿是明儿的事,别惦记了。”

纪玉林只好作罢。

-

前去闽地督战的王侍郎战败而归,隆顺帝一怒之下想把他发配边疆,幸好裴清一干人等上奏相劝,最终连降三级罚三年的俸。

倭寇侵扰沿海之事自前朝就已有之,到我朝之时曾几次三番平定,奈何倭寇扎根海岛,犹如春草火烧不尽而又生。原也镇压得住,奈何永玄帝晚年多病、朝政疏松,千里之外的倭寇更是无力关心。故而这些年倭寇猖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隆顺帝自登基以来便着重料理此事,不曾想下头的官员未做出个成效,倭寇之事竟愈演愈烈,以致闽地商运受阻民心不稳。前些时日派了王侍郎去,便是明证朝廷铁了心要治此事。

奈何这王侍郎其人其实是个纸上谈兵的,平日里对兵法头头是道,真到了场上却这不知那不知。这不,反被倭寇给打回来了。

奇耻大辱。

隆顺帝怒了,朝野都抖了抖。怒归怒,事情总还得有人去做。虽然隆顺帝倒是个上马定天下的将军,但对付倭寇总不能让帝王亲自出征。

但倭寇实在顽强又实在刁钻,故而须派个得力的能臣前去督战,而且此战只能胜不能败,难道朝廷的脸还能丢第二次?此话一出,奉天殿上的大臣你望我我望你,一个个面面相觑,然后整齐划一地低下了头。

若是还战败,八成要掉脑袋。

大家又不傻,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做,跑去那闽地收拾个烂摊子?

正当臣子们悬着心、皇帝沉着脸,奉天殿又要再抖一抖的时候,一人出了列,手执象牙笏板朗声道:“微臣礼部侍郎裴清愿前去闽地督战,誓剿灭倭寇平定海患,还请皇上允准。”

永嘉听到这事儿,拿着的玉勺哐当一声磕到了手中捧着的玉碗上。

裴清?去闽地督战?

第29章 等归人(1)把她的平安扣送了他。……

永嘉听到这消息时,正用着一碗莲子羹。

已是初夏,午后盛阳毒辣,稍出去走动身上便腻得慌。永嘉仍旧闲在殿里,身边摆着一大瓷盆的冰。一炉香袅袅燃着,烟若游丝

缭绕过珠帘。午后这一会儿静得很,年年趴在她的身边大睡着。

天气一热,人就没有胃口,月若见她午膳未用多少,便道:“奴婢吩咐小厨房去制碗羹来呢,也怪他们,大热天的还尽弄些咸腥油腻的。”

莲子羹清口,永嘉喝了半碗觉得腹饱,思忖着旁的事,无意识地用玉勺舀着剩下的半碗羹。

一阵窸窣清脆的珠玉碰撞之声,小德子撩开珠帘入了殿,在榻前跪请了安,禀道:“殿下,皇上任裴大人为闽地督战大臣了。”

永嘉这才回过神。玉勺落在碗里头,叮咚一声响。

年年茫然地睁开了眼,喵呜了一声。

永嘉安抚地顺了顺它的毛,将玉碗搁在一旁:“怎么是他去督战?”

小德子将今日听来的朝堂之事悉数说了,永嘉听罢,好一会儿仍惊着。

裴清是个能臣不错,但这个“能”字她一向只觉得拘于讨皇兄欢心上,不曾想到他还有这个胆魄这个学识去闽地督战。他是个礼部的,同兵部的事儿沾不上一点儿边,他这是......

怪不得有朝臣阿谀谄媚裴清有宰辅之象。我朝虽废了宰相之制,但内阁中人与宰辅无异。如今看来,皇兄提拔他入了内阁,倒不全然是因为他善于逢迎圣心,而是身上真的有几分才能。

永嘉问道:“说了他何时启程没有?”

小德子回道:“皇上命裴大人即刻启程,奴婢听到了这消息就赶来禀殿下了,若是殿下想见裴大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