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袁绍反复看信没有说话, 袁基则是沉思片刻后,先开口道:“董卓留在凉州,是抗旨不遵, 然明公于他有恩,他背信弃义, 实乃不忠不孝之人, 不值得袁氏相交。”

袁逢笑笑,没有表示肯定,也没有表示否定,袁绍便道:“应当支持段公,段氏西域都护出身,世代经营关西,此番写信给袁氏,是向关东示好之意,段公如今手下有兵,且就在并州,袁氏若要从关西诸将则其一而助之,没必要舍近求远。”

袁逢笑容放大,明显是满意袁绍的看法,刚要开口,原本没什么想法的袁术见状急了,插嘴道:“袁氏何需关西将领相助?我们自己的部曲还不够……”

他话才说道一半,就被其他人用眼刀齐刷刷飞了回去,撇撇嘴坐回案边,抱臂不说话了。

袁逢叹气道:“我今日是想告诉你们,敌人不会永远是敌人。”

他看向袁绍:“支持段颎,不代表就要排挤张奂。”

袁绍疑惑:“可世人皆知,张段二人势同水火。”

袁逢道:“是的,但正如士纪所言,董仲颖这般性刚而义寡之人,可不一定会永远跟随张奂。”

-------------------------------------

凉州以西,伊犁河畔水草丰沛,这是一处名为卑良的小部落。

卑良曾经是乌孙国的一个部族,世代游牧为生,但是自西汉以来,与汉人多次物理交流后,卑良的很多习俗也开始汉化,尤其是西域都护府设立之后,大批汉人西迁,与卑良人通婚,在加上此地紧邻伊犁河,适宜耕种,因而此地民众也开始由游牧转变为农耕为生。

张昌就是在卑良出生的汉人,祖辈是西域都护府的官吏,张姓也是本地的汉人大姓,张昌在这个部落担任大吏,兼译长事,也就是翻译。

大吏是管人事任免的,但是卑良现任翕侯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对汉人也不信任,因此人事大权被翕侯牢牢抓在手里,张昌的主要工作重心,就放在了翻译上面。

因为工作性质原因,张昌需要频繁来往西域和凉州,他本人在凉州也有府邸,事务不多的时候,甚至能在凉州住上一年半载。

这次就是因为听说凉州战乱又起,他连忙带着敦煌郡的姬妾西归。

可这次返回卑良的路上,却让他发现了问题。

大片原本是耕地的良田都荒废了,盛夏时节,无人打理,只有几匹马悠哉悠哉地啃食绿草。

张昌是读过书的,游牧民族也是需要粮食的,如果自己不种,那就只能去抢了,可是才经历了汉朝征伐的乌孙现在哪里还有去抢的能力?就算乌孙王族有那个实力,他们小小卑良族也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