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5 / 6)

发点距走失点不过百米,结合字条我可以断定罪犯年龄在四十岁上下,家中有一个年龄在十岁以下的女儿,同时我大胆推测他是一个偶然犯……”“教授为什么推断罪犯是偶然犯?”一个学生提出疑问。“很好,这正是我要做出的第三个推断……”简教授面向那个同学露出赞许的微笑继续说道:“第三个推断是罪犯是受有某种程度心理创伤的人,请注意我没有说他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人”。他的这种心理创伤只是间断性的,在某种刺激下可能突然产生,绝对不影响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说到这里,简教授完全停了下来,他打开电灯。我们都跟着他静静地坐在位子上,想着他做出的分析,感觉距离那个罪犯越来越近。

“为什么说罪犯是受有心理创伤的人呢?”简教授重新开始解答我们的疑问:“第一,案发现场是在晚上八点左右,他在实施了犯罪行为以后从容地收拾好现场,把女孩的衣物、鞋子摆放整齐,好像在收拾自己的东西一样,完全超乎一个惯犯应有的作案心态……第二,由于是在晚上、漆黑的小巷中,受害人根本没有可能看到他的长相,但是他却残忍地弄伤了女孩的双眼,说明在那一瞬间他突然受到了某种刺激导致心理变异……第三,法医报告提到受害人处女膜完好,说明在过程中他突然终止了行为而且在事后他留下了字条……试想这一系列行为怎么会是惯犯所为?而且在那个时间和场所根本不可能有外力致使他终止行为!所以结合以往的经验我推测他受到过一定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很可能来自于家庭的残缺,夫妻感情的不合……但是,我不能理解在那种情况下他怎么能从容地写完那个字条?这样一个神经质的人在生活中,他一方面对身边的人怀有某种爱心,另一方面又痛恨着他所爱的人……”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完全被简教授的分析所吸引,四周的同学有的开始议论。

但是,我同时又怀疑,这样一个充满着所谓爱心的人如何忍心伤害一个八岁的女孩呢?

“教授,您认为警方会根据您的推断抓到罪犯吗?”又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把目光重又聚集在简教授身上。“这只是我作出的诸多推断中重要的三点,至于警方是否能够采纳,相信他们另有评判的依据,请大家注意这仅仅是我的推断,但是我个人的直觉就应该是这样一个罪犯,任何正常的心理在特殊的环境刺激下都有变异的可能……”“可是教授,您不觉得仅凭几点心理分析找出罪犯是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吗?这无法令人信服……”一个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大胆唱出反调。“真是愚蠢的问题!没有学过麦菲定律吗!”我没有回头就知道说话的人是谁――罗烈嘲笑讽刺的声音从最后面传过来,我不由得转身看着他,他居高临下以一种蔑视的神情注视着大家。“麦菲定律又称为意料以外定律,是美国工程师麦菲一九四九年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的,你越是担心不要事情发生,就一定会发生,反之也一样――所以,简教授你分析得太精采了!”

只有他敢于在课堂上肆无忌弹口无遮拦。我不知道他是否看到了我,我转过身心中不禁莞尔,罗烈他自己的举动也像他说的完全符合“麦菲定律”的表现――你越是想不到他会有某种举动,他反倒会出乎你的意料!

这就是罗烈!

第十二章 模拟辩护(2)

我虽然颇为折服简教授的精辟分析,但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多数人并不持相同意见。因为这毕竟是推断并不是实质的证据,毫无说服力。但是就当大家逐渐淡忘那次讲课的时候,“麦菲定律”出乎意料地再次得到验证。

半月后,在受害女孩走失的购物中心警方锁定了一个犯罪嫌疑人并将之抓获。其年龄外貌、身份特征与简教授分析的绝无二致。消息传来震惊了整个校园。我又在妈妈的卷宗看到了第一手资料。警方根据简教授提供的推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