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凶手真不是你,你觉得谁又会是杀苏晴晴的凶手?”赵暮云不急不忙地问道。
方子健浑身一颤,片刻后,他背对着赵暮云用低沉的声音说道:“不知道。”
张慧芳这一辈子过得辛苦。
早年,她和丈夫离开老家来到这座城市打工,两个人努力奋斗,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不久以后,他们有了孩子,生活变得更加繁忙,却也简单幸福。不料,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一件突如其来的祸事击碎。
因为他们没有本地户口,也没钱送孩子上私立幼儿园,且两人工作繁忙,疏于照顾,孩子四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了。他们多方寻找孩子,却毫无线索。
丈夫思子难眠,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的时候一时分神,被机器绞断了手,成了残废。因为丈夫是临时工,企业没和他签订合同,所以只赔了一小笔钱就把他打发走了。
丈夫回到家后就变了一个人,整日喝酒,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张慧芳也无心工作,继续四处寻找儿子。
没过两年,他们的积蓄就花光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常年酗酒,旧伤复发,病情恶化,感染了重疾,病死在床上。
张慧芳早已流干了眼泪,把丈夫的遗体带回老家安葬了,自己为了寻找儿子又回到南都市。她年纪大了,愿意雇她的人越来越少,她只能依靠捡废品为生,寻找儿子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很难想象,什么样的人会对这样一个穷苦妇女下如此毒手。赵暮云一页一页翻看着张慧芳的档案,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但依旧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赵暮云最初推断凶手是随机杀人,张慧芳的遇害只是凶手临时起意,或者碰巧而已。但现在按照方子健所言,在第一起案件里显然有非常关键的线索,很可能凶手杀害张慧芳并不是随机或者偶然的,他选择张慧芳是有着特殊原因的。自己到底忽略了什么呢?
第24章 受害者场景再现
张慧芳没有固定的居所,她通常在桥梁、车站、公园……那些能遮风挡雨的地方暂住,若是有人来驱赶,她便换个地方。她每天的行走路线也不固定,在警方能够查到的监控录像里,她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无论她走到哪里,她都会把寻找儿子的启事张贴到那里,她尽可能去那些没去过的地方,希望这份寻人启事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她收入的大部分开销也都是印刷一张张寻人启事。
如果方子健真是通过推理确定了第四起谋杀案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那么凶手作案必然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和模式。
12月24日,圣诞节的前一天,张慧芳到底去过哪里,遇见了谁,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赵暮云带着疑问,来到了张慧芳生前的临时住所。她根据有限的视频监控资料和自己的推测,竭尽所能地把自己代入到张慧芳的世界,试图进行一次场景再现。
天还没亮,约莫清晨四点多,张慧芳便哆嗦着从用旧衣服、纸壳和烂布堆成的被窝里醒来。这里是高架桥底部的一个死角,头上有顶,三面环墙,可以遮风挡雨。只是角落里散发着阵阵尿骚味,大概是喝醉的人,又或是那些缺德肾虚的人在这里行了“方便”。
路边的灯还亮着,发出淡黄色的光,偶尔会有一两辆车从头顶呼啸而过。
张慧芳把仅有的一件棉外套裹上身,然后从一堆杂物中摸出一条看起来还算干净的毛巾。她弯下腰,拿出一瓶被撕去包装的矿泉水瓶,用小半瓶水打湿毛巾,在脸上擦了擦,再用剩下的水漱了漱口。
张慧芳简单地整理了一下“床铺”,她小心翼翼地从中取出一个平整干净的塑料袋,袋子里装着大约几十张寻人启事。寻人启事上有她儿子三岁时候拍的一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