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往来都要下帖子,关系不远不近的,怕太冷淡,也怕被人说成朋党。好像跟谁多说两句话,就会影响了仕途了一样。
陆杨进门,绕过影壁,往家塾的方向走。
家塾是这间宅院自带的屋子,就在大门后不远处,都没往后院进。以后孩子们长大了,若是请先生来家中教学,也在这处。能把外男隔在外面。
陆杨看这间屋子不顺眼。他想着,小娃娃离门近,跑出去被人拐走了怎么办?为此,他把门房多添了两个,也提前给孩子们找了书童。又陪读,又陪玩,要帮着带带孩子。
平常家塾没人,到下午,谢岩快要下值的时辰,两个小包子就会到这里坐坐,等着他们父亲回家。
谢岩的“严父”当得很有水平,两个小包子被他迷得不要不要的。不见了又想,见面了又怕,每天盼着,快到时辰就要假装自己是好宝宝,哄父亲一笑。
陆杨到了门口,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俩装了一阵,有些装不住了,凑一起叽叽咕咕。他俩声音小,陆杨没进屋,听不清楚。
他干咳一声,两个稚嫩的嗓音就都戛然而止,立即坐正了身子,捧上专门给小孩子做的小小启蒙书,摇头晃脑地念。
陆杨忍笑进屋,比了个手势,两个书童闭上嘴巴,没有喊人。赵佩兰笑着摇摇头,心说:三岁的小孩也是好骗的。
三岁的孩子,字没识多少,多念一阵,嗓音就变得含糊不清,间或蹦出一个清晰的字,再往后,两个小包子就变成了两条小鱼,只会咕噜噜、咕噜噜,一个字也不认得了。
他们噜噜好一会儿,没听见父亲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爹爹望着他们笑,两只小包子很捧场,语气跟陆杨一样一样的。
“哎呀,是爹爹!”
“爹爹笑得真好看,像包子褶子一样!”
陆杨听见这个夸赞,笑容更大了,一弯腰,接住两个朝他跑来的孩子,往他们脸上蹭。
“哎呀,这是谁呀,是我家大肉包啊,给我啃一口,嚼嚼。哎呀,这又是谁呀,是我家小糖包啊,给我咬一口,香香。”
他俩用包子当小名,兄弟俩又分大小,本来是小肉包和小糖包,愣是在他俩的要求下改了个字,哥哥叫大肉包,弟弟叫小糖包。
孩子大了,问题多了。前几天,家里包包子吃,他俩望着包子褶子,问那是什么。陆杨随口应付,说那是包子笑开花了。这几天他们就到处说人笑得像包子褶子。
两只包子笑嘻嘻躲着爹爹的啃咬,在欢笑声里等回来了他们的父亲。
谢岩今天回来晚了,熟门熟路过来瞧一眼,把两只包子唬得抿唇站直,挺着圆鼓鼓的小肚子,才点点头,似模似样地夸了一句“不错”。
这让小包子们露馅儿,笑出米粒似的牙。
回来晚了,就不能在这里多留。谢岩要先回书房,把罗家几个孩子的功课检查了,让人趁早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