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爱装成稳重成年人的吴二九,也有小孩控制不住情绪时候的雀跃模样。
提起读书,提起学问,他几乎就变了一个人。
只见吴二九小小的身躯,慢慢坐直,手抬起又落下,对着杨窈若郑重一拜,“二九谢杨姐姐授学之恩!”
天呐,乍然见到这个情景,杨窈若心头一跳。
她并不觉得自己能受得起这么大的礼,她自己也不见得多有文采,一开始只是以为像教邻家小孩那样,简单教一些文章背诵而已。可吴二九的做法也没错,甚至可以说很好,至少这里是古代尊师重道,能授予自己学识的人,应该回哺足够的尊崇。
杨窈若连忙将他扶起来,心里也将授予学问这件事重视起来。
虽说她拜了师,但确实还未开始正经学学问,好在有赵夙之前不断的灌输。杨窈若甚至有了种错觉,虽说以她现在的学识在这里才算入门,可若是回了现代,张口就是儒家经典,转头还能谈些宫商羽徵角的乐理,必定能唬住人,在询问吴二九之前,她是很有几分信心的。
然而……
“二九,我从《三字经》开始教你怎么样?”
“杨姐姐,学过了。”
“《百家姓》?”
“杨姐姐,也学过了。三百千阿娘都教过我了。”
杨窈若惊讶的神色快要掩不住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点点小心虚,三百千她小时候外公也用来给她启蒙过,所以后来赵夙稍一给她温习,她就抓起来了。后面的论语她都还没学完,好在赵夙已经粗略把前面大半部
依誮
分教了。
杨窈若试探性问,“那论语你学过吗?”
吴二九摇头。
杨窈若下意识松了口气,她真的不想做夸下海口的人,毕竟吴二九那么真心诚意的向她一拜,不真教些与学识有关的,她良心过意不去。
她也不敢大包大揽,而是谨慎道:“我学论语时日有限,钻研并不深,就从背它开始,可行?”
吴二九板着小脸,又是一拱手,“全听杨姐姐的。”
杨窈若深呼吸,拿起案上的水一饮而尽,鼓足勇气后,开始道:“我说一句你跟我读一句。”
吴二九认真点头。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
少女清澈灵动的声音,与垂髫小儿刻板稚嫩的声音在荒野间响起,让本来孤寂荒凉的地方,都有了些生机。
等到了晚上,杨窈若破天荒开夜车学习。虽说有了马车后,杨窈若睡马车,赵夙和其他人依旧露宿荒野,但好在系统和宿主的听觉视觉联系并没有因为二人离得近就消失了,而是始终存在。
杨窈若:“赵夙!!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还有,这句话隐喻是什么……”
她白天教吴二九,明明只是跟着她念,然后背诵,谁能想到吴二九记性也极好。她再一问,才知道吴二九的外祖也是读书人,还身有功名,不过亡故得早,他娘只好投靠庶民出身的叔叔婶婶,又嫁给了家中薄有耕田,相貌出众,人也高大的吴二九阿耶。
论起来,吴二九也算随了他外祖父。
杨窈若夸吴二九聪明时,吴二九也并非谦虚,而是发自内心义正言辞的告诉杨窈若,说是他的阿娘告诉他,外祖父说,落榜的人多,亦不乏天资聪颖之辈,足见聪颖不足以使得一切平顺,还需要足够的勤勉。焉知他的聪颖不是天资聪颖众者里的平庸?
杨窈若还是头一回听见这样的说辞,大开眼界,夜里危机感甚重,总觉以往早就学会的前半部论语,细论起来,分明有很多连其意都不通达,连夜找赵夙补了。
要说赵夙也是精力旺盛,他夜里做先生帮杨窈若开夜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