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原来容寂清楚谁才是他的生父,还一心认同皇帝!
“你确定是朕的儿子,为何现在才来向朕禀明。”魏明帝话里听不出喜怒。
容寂只唤了一声父皇,其余都以臣子自居,摆明君臣关系。
“臣终身是臣,未敢有别的奢求,今日禀明陛下,只为求陛下明鉴臣的忠心。”
魏明帝怀疑了这么久,一朝便被容寂“恳切”的言辞打破。
自容寂入仕以来,魏明帝最是看得清容寂对他够不够忠心。
弘文馆内君臣长谈,容寂自甘作为皇帝的利刃,去与世家对抗。
采取一系列改革的举措,一点点瓦解世家的势力,到最后彻底击垮世家,容寂功不可没。
与士族结仇,被刺杀、被贬官,容寂在陇右立功回京,并未对皇帝有任何的不满,肃王谋反案就是一场弥天试探,容寂没与肃王同谋,反而去替皇帝守城门保护百姓,足见容寂对皇帝绝无二心。
在今日之前,皇帝利用摒弃他,容寂无半句怨言,皇帝只会更加怀疑容寂图谋甚大。
而在今日来看,容寂始终忠于皇帝,有了另外的解释忠君亦忠父。
想到“忠君亦忠父”,魏明帝双眉收聚,身为皇室中人,很难相信这几个字。
不过容寂的坦言的确消减了魏明帝的疑心,容寂能认清自己是他的儿子,而非那个县令的儿子,魏明帝便不用担心容寂有弑君替父报仇的想法。
“你求朕明鉴忠心,是看穿朕对你有怀疑?”
容寂把隐秘摆在明面上,他那句“父皇便可安心了”已经道明皇帝的怀疑,他全都知悉。
“三年前臣日日在陛下面前,陛下对臣的相貌起疑,一定会去查明臣的身世,臣不敢混淆皇室血脉与陛下相认,陛下查到梅家理应会怀疑臣有不轨之心。”
“臣明白陛下弃置臣是为保江山稳固而消除一切潜在的隐患,臣对陛下从无怨憎,往后臣只愿能远离皇都,非诏不入上京城。”
第228章 做宠臣当真有一个“宠”字
容寂看似退无可退,全心全意忠于社稷,忠于君。
魏明帝的防备和怀疑在这一刻显得多余,还有几分滑稽。
容寂从容来向皇帝请罪,真相大白,父子关系猝然揭露在眼前,他已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决心,接下来交由皇帝如何定夺。
魏明帝良久沉默,他没考虑过与容寂父子相认,还是在仓促的情况下由容寂亲口向他道出 。
皇帝将容寂视为肉中刺,归根结底是二十多年前自己有错还不承认,容寂既清楚自己不是那个县令的儿子,又为维护皇帝的形象甘愿永远掩埋秘密,不问他要皇子的身份,皇帝没有理由再对他赶尽杀绝。
若容寂一直留在上京,皇帝还会怀疑容寂心思不纯,可容寂都将“远离皇都,非诏不入上京城”这话说出来,那他以后便永远无法接触皇权,更别说觊觎那把龙椅。
“你很爱卿相的女儿?”魏明帝话锋突然转变。
容寂今日要做的就是对魏明帝坦诚,让自己在魏明帝面前透明。
“臣不敢欺瞒陛下,正是。”
“你犯下的欺君之罪不止一件。”魏明帝脸色还是不太好看,话里却不像在问罪。
容寂挺直的腰背这时才弯折下去,“言儿是罪臣之女身份低微,臣心生爱慕,不敢忤逆陛下娶她为妻,只能将她放在府中照拂。”
“朕不得已杀了卿相,那女子对朕可有恨意。”魏明帝眼神晦暗低垂,落在容寂身上。
容寂面朝下,皇帝看不见他面上的神情,他唇边挂着冷嘲,言语恭谨,“陛下不得已而为之,卿相是替陛下尽忠才在狱中自戕,言儿深明大义,岂会对陛下心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