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寂官职低微,犹如明珠蒙尘,其光芒被遮盖,如今他身居百官之首,一身紫袍立于朝堂,相貌气度皆是耀眼夺目。

桓晏听到容寂‘心系容某’四字,竟首先想到的不是质疑,而是害怕他所言为真。

“往后她的事只与容某有关,就不劳桓世子再对她颇多关心了。”容寂言尽于此。

桓晏会找上他,都在容寂的意料之中。

他不会给桓晏任何靠近她的机会,原来卿相府的门槛桓晏踏入过多回,以后那就是一道天堑,他不会允许桓晏再跨越。

“尚书台还有政务要处理,容某先行一步。”说罢,容寂便大步而去。

徒留桓晏在原地万般心结解不开,只得黯然神伤。

大举灭佛的后续问题很快就由各州府接连报上来。

皇帝的旨意,令数万僧尼还俗,重新按均田制分配土地,最大的问题就是现有的田地不够分。

土地不够分的原因也由人传回朝堂,地方贵族和豪强无视皇帝政令强占百姓土地被摆在了台面上。

魏明帝龙颜大怒,当朝诘难士族官员,令其想出应对之策。

大士族,尤其是五大世家的旁系族支,强占百姓土地,强令百姓卖身为奴,这些事没传到皇帝耳中,所有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事情败露,是士族理亏,朝臣跪了一地,都战战兢兢听凭皇帝下令处置。

肃王魏承恪站出来,向魏明帝上奏要严惩强占土地的贵族和豪强,令其将强占的土地全数交出,再重新分还给百姓。

与肃王对立的世家皆知肃王何意,土地还给百姓,士族必定遭受打击,肃王还能因此收获贤名,这为皇帝改立太子又提供了一条理由。

皇帝接二连三的雷霆手段,打得士族和世家措手不及,这次向皇帝妥协之后,他们也必定要想办法提前应对皇帝和肃王一党的下一次出招。

在皇帝派遣朝中官员与地方官员协调拿回土地期间,容寂还向魏明帝提出了另外一项改革,那就是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本朝沿用前朝的府兵制,这是一种农兵合一的兵制,府兵平时为耕种的百姓,农隙还要训练作战,轮流戍边,佛教的恶性发展导致出家人数剧增实则也会影响大魏边防的军事实力。

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将平民和军队分开,这样以后百姓便能安心生产,不用忙完耕种又要参与练兵。

募兵制规定,无田无业无处安家的流民,男丁可应征入伍,由朝廷派发军饷、衣物和食物等,普通百姓也可自愿参军入伍。

实行募兵制,让军队接受更加严格专业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大魏军队的战斗力。

大举灭佛和改府兵制为募兵制,这两项政策使佛教恶性发展问题和流民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第087章 这辈子都注定被他锁死了

实则佛寺庵堂众多也不全是坏事,由于连年流民的增加,佛寺庵堂为部分流民提供了避难所,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大魏的社会治安。

佛寺庵堂一旦被大举捣毁,僧尼能被放归田间耕作,流民无处安身定然会爆发大的动乱。

募兵制便是在动乱发生之前就采取了遏制措施。

百姓被抢夺田地,弱小者成为流民,胆大者落草为寇,募兵制的实行,让沦为贼寇的庶族平民也可被招安参军入伍。

魏明帝积极采纳了这项政策,改革后的科举制和募兵制都从应顺二十八年正式施行。

*

日子越往后推,天气逐渐回暖,休沐这天,容寂一整日都待在府中,难得闲适,他命人去把卿言叫到他的书房来。

容寂的书房设在一处阁楼中,站在露台上,视野开阔,其中一面正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