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飙的理由。
他这边才派出探路的人没多久,却见不远处一个传令兵奔驰了过来,来的方向正是所谓有京州援军的方向,尹玉英眯起眼睛看了看,是自家的传令兵,他皱皱眉头,不明所以地看看同样诧异的江宁。
转眼间传令兵已经到了眼前,翻身下马,恭恭敬敬地行礼道:“将军。”
“你从哪里来的?”尹玉英挑挑眉,火气一时忘了发。
“回将军,末将是从东莱岭过来的,替小监军传个话儿。”东莱岭正是发现了京州援军的地方,尹玉英没弄明白,眨眨眼睛:“小监军?”
江宁低声提醒道:“那个锦阳来的孩子。”
尹玉英一拍脑袋想起来了,前些日子,有个名叫冉清桓,长得跟丫头似的少年带着锦阳王的谕令过来,说是来做监军的,所幸这细皮嫩肉的年轻人一点也不招人烦,无比坦诚地跟尹玉英说:“将军放心,我不是来捣乱的,九太妃是我失散的姐姐,刚认回来的,王爷实在看不得我闲着,就把我派过来混个军功,我保证不碍着您什么事,顶个监军的名头,绝对不给您添麻烦,另外吃的也不多,浪费不了您多少粮食,就是来混两天,回头咱俩跟王爷还有我姐都能有个交代。”
一席话把豹子将军给逗乐了,还没看到过这么真诚的纨绔子弟,这孩子也真是听话,让干什么干什么,不该管的事情一句话也不插嘴,在军中也没有架子,吊儿郎当的样子还颇有人缘,有时候尹玉英抓不着人,让他干点什么琐碎的事情,每次完成的还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一开始还怕行军苦,他大少爷不习惯,谁知道他吃穿用度皆和普通士卒一起,不说抱怨,还颇有些自得其乐的架势,弟兄们见他年纪不大,长得又秀秀气气,便都玩笑似的叫他小监军,就连最不待见所谓监军的尹玉英也看他挺顺眼,有时候无关紧要的事情,便都交给这小冉去做。
“小冉?他带着兵在前边?”尹玉英心里有点悬,这可是王亲,带出来就是为了混的,真出了什么闪失自己可赔不起,这孩子平时安分得很,怎么这回这么不靠谱?
“小参军说前边路障扫清了,将军可以过去了,那些援军不是什么京州的,不过是内斗的不可开交的闵州百忙之中抽出的人马,看着唬人,没什么战斗力,小参军已经派人断了路,烧了粮草,带了几千轻骑,从高处冲下去,没怎么着就把这帮自己乱了阵脚的杀的哭爹喊娘了。”传令兵笑着说,显然还没从兴奋中缓过劲来,“嘿,将军,那闵州军可真是软柿子。”
一看这个传令的小兵就没有什么大局观,典型的在战场上上边怎么说怎么做的小人物,尹玉英和江宁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见了心惊,闵州军来得如此突然,简直称得上神不知鬼不觉,连这边的斥候都给蒙了过去,那少年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看出这路人马出处,况且断后、烧粮这些事情,做得这么干净利落,是一定要建立在对对方了如指掌的基础上,瞄准了山中步兵的弱点,自高处而下,只带着几千轻骑的眼力和时机把握,需要的当然不仅仅是年轻人骄狂的勇气这个名不见经传、差不多史上最有人缘的参军,竟然是个陆战的行家?
“报”尹玉英一抬头,派出去的斥候又回来了一批,“报,将军,前面有我们的人,看样子是交战了,京州援军溃散而去。”看看,这斥候都还没弄清楚是援军不是京州的呢。尹玉英撇撇嘴:“丢人啊丢人!”扬手一鞭把斥候吓了一个哆嗦,“走,我们会会自家这位神通广大的参军去。”
这边一路行军,江宁却若有所思起来,尹玉英问道:“老江,这小监军,你怎么看?”
“我想起一件事来,”江宁想了想,“将军还记不记得王爷在竹贤山外意外遭遇京州军的那一战我当时就觉着,不是王爷的路子。”
尹玉英皱眉:“我当时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