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们熬完九天就解放了,但是考官们还在忙碌。这次的试题有些是齐承帝钦点的,尤其是四书那道义题,若是只顾着答遵从父意,直接就会被筛除。
“秦学士,若是这题答得不合心意,当真全部落卷吗?”
“自然,这题并没有什么难得,只会掉书袋子的人,不懂变通、不明事理,也没什么必要多做考虑。”秦卓轩被齐承帝单独召见过,新帝的意志就是他必须要执行的。
单这一题就让三成的学子落榜,但是这也怨不得旁人,完全不了解时事的人,抓不住机会也怨不得旁人。
今次恩科的五经义题多是围绕民生在问,分不清主次、理解不了圣意的人自然也要被落卷。
参加恩科的学子众多,秦卓轩觉得应该多选些人,但是朝廷的冗余的官员也是个麻烦。他一时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劝谏皇帝多取一些人。
因为有些刚性的标准,这次阅卷比预计的时间要快些。到了策论,谢郎中突然脱口而出一句“妙”,众人看向他,只见他捧着一份卷子送去了同考官处。
同考官今天看了一堆不知所谓的废话,正觉得难耐,没想到居然有份能被谢郎中极力推荐的卷子,他拿起卷子看了起来,这考生文笔流畅,引经据典,且能带入时事,就事论事。
怪不得,谢郎中会推荐这个卷子,这卷子提的“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正和他意。齐承帝继位后罢免了原来吏部考功司的李郎中,因这人是三皇子一系,借着手中的权利收受贿赂,弄得地方吏制乌七八糟,酒囊饭袋高升,有能之士却不得晋升。
几番筛选后,便将文选司员外郎的谢三提拔成了考功司的李郎中。谢家也是清流世家,有这般机遇倒也说得过去,何况他在原职上做的也很不错。
同考官没有犹豫,当即提笔写下一个“取”字。凡是同考官批了“取”字的卷子会被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秦卓轩看了这卷子,心中有些猜测,淡笑不语,只是批下一个“中”字,“这卷子倒是比之前的更可取一些。”
他说的是沈阁老之子的卷子。虽然所有卷子都是胡名、誊抄的,但是有些人总办法让考官知道这卷子是谁人的。沈腾的卷子是代表当下既得利益者而言,皇帝不会喜欢,秦卓轩也不喜欢,但是依旧要取他。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到了放榜这日,徐京墨在淡然也有些激动了,他九岁得了秀才,往后近十年,诸多波折,到如今能否如愿呢?左言、杜领航都在府里陪着他,他们比他更紧张,这一天他们也盼了许久。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先聊着,等了不知多久,随风先回来了,“少爷,您考中了,是头名,会元!”
“恭喜子期。”
徐京墨的脸上绽放了大大的笑容,会元之名到手,最差也是二甲之列了,总算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多谢二位兄长。”
没等他们说几句,来报喜的衙役就上门了,“恭喜徐老爷中了会试头名。”
这衙役也是个机灵的,吉祥话一连串,让人听得心里格外舒坦,随风给出的赏银自然也多,足有十两。南宫家的小厮将一早准备好的同钱都撒了出去,给周边来凑热闹的百姓沾点喜气。
“子期,殿试时几位阁老都会到场,不必在意,一切等你考完再说。”左言担心他因为徐阁老太过激动,也担心他因为沈阁老心里有些不满。
“士衡兄放心,我晓得轻重。”
会试之后不久就是殿试,殿试只考一题,便是策问。徐京墨本想给临安的老师、亲人去信,后面又觉得不必要,不如等着殿试结果出来再说,差不了多少时日。
到了殿试那日,徐京墨比他以为的还要淡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