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看着他们三人都没有反对,再想想之前因为反对皇帝修缮泰和宫的左都御史苏大人,就都安静了下来。苏大人是被皇帝安了个藐视皇权的罪名,全家流放去了高城,他们可不想拖累家人。
过路税一事就这样定下来了。朝臣的心里却不怎么舒服,皇帝越发的专断了,若是皇帝怎么说就怎么做,要他们这些朝臣干什么?
可惜,事情的进展并不会因为的他们担心而有所变化。
吵完了这事儿,众人才发现今年的进士到现在都还没定下去处。内阁里几位阁臣觉得不能再拖了,“若是不准备留人就早些外放吧。”
“前些日子李柏然才再说官员多耗银子,总不好在这会又去增加官员。”王阁老这话就差说皇帝不愿意安排了。
沈阁老想到前些日子拒绝他的谢长歌,心里不痛快,便说“既然是国之栋梁,就该好好体会民生,这次一甲的三人不如都放到远些的地方去任官。”
秦阁老、王阁老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提这事儿,但是也是无妨,这次的三甲,除了谢长歌都不是世家的人,随便怎么安置都不会闹出乱子来。
内阁商量好后,就写了折子给皇帝,他对这些安排根本无所谓,当即就批复了。
谢三爷也是后面才知道的,他虽然在吏部,但是只是文选司的员外郎。本来他还在想要怎么运作才能让侄子如愿,没想到这沈阁老记仇,顺便帮他解决了麻烦。
“你们的去处定下了,这次翰林院一个不留。”谢三爷看着侄子,问“为了一个女子,舍了阁老之女,值得吗?”
“值得的。三叔,沈阁老这人贯是固执己见,我就算如他所愿,以后无非是他手中一枚棋子。”
谢三爷知道侄子是想清楚了,也就不再多劝什么,只是他以后的路却未必好走。“选择锦都,你可知那边有多偏僻。”
临安到锦都差不多要走一个半月,若是路上稍有不顺,许是要两个月。听闻锦都的风俗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那地方似乎粮食产量还不错,但是因为路程遥远,东西不好卖,所以一直都穷。
每年到了岁末考核,户部清吏司掌管锦都的主事都要唉声叹气一个月,谁让他运气不好分到了锦都,连着几年考核都只能勉强得个平,完全没有晋升的希望。
谢长歌当然知道,但是只有足够远,他和她才能真的成亲。至于以后,一点一点来,他虽然没资格上朝,但是朝上的事情还是有所耳闻的,早晚有一天会乱起来。
“三叔,我选择锦都不仅是为了儿女私情。那边离京都够远,京都就算起了乱子,那边也不容易被波及到。天高皇帝远,自己的底子还差,这地方苦是苦,但是也更容易建功立业。”
谢三爷想想这年皇帝的所作所为,也不得不说侄子说的对,“赴任前,回去再陪陪你父母,你这一去,说不定要个十年八年才能再与他们相见了。”
第58章 谢与花,终成……
“小姐,西域那人果真是得了京都的消息。”北楼这些日子和西域人打交道,总算是没有白费功夫。
他们想绕过南宫家找其他家签下这固定价格的契子,自然没能成功。在临安城,做茶叶生意专门排除南宫家,这不是告诉别人你有问题吗。
“不管他们,之前的货可都运出去了?”
时间太短了,只有两个月,就算他们一刻不停的赶工,也只是杯水车薪的效果。
“您放心,无论哪种茶,咱们都运去各地了。”幸好之前他们将陈茶都制成的砖茶,节约了不少时间。
散茶的陈茶隔一年价格降一半,隔两年只能卖出原价的两成。但是制成砖茶,就可以保存更久,两年的砖茶也比散茶的茶味儿更浓。何况砖茶的价格差不多散茶的两到四倍,这是算上了同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