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3)

再想想,他就不得不夸一下自己挑女婿的眼光。女婿自己有本事不说,还拜了温阁老为师,即便温阁老已经致仕,但是门生满天下,他们要是真的遇到事儿,看在徐京墨的面子上也肯定会施以援手的。

就像这次,他们比旁人先一步得到消息,就能提前着手准备,虽然无可避免,但是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等到大家都吃了过路税的亏以后再提这商会之事。”他们南宫家势大,又得了个阁老弟子当女婿,贸然提出组建商会恐怕会碍到一些人的眼。慢一点,也好过好事变坏事。

“女儿明白。”

朝堂上并不是人人都赞成这过路税,李柏然提出过路税之后,满朝哗然,虽然他们不是户部的,但是谁都听明白了,这税本质就是个雁过拔毛,兽走留皮的税。

有人装聋作哑,也有人据理力争。朝上也没什么其他大事,就这个过路税不停地在讨论。

户部原尚书徐大人被满门抄斩后,接任尚书一职是位老大人,隔三差五就告病请假。现在的户部其实是左侍郎李柏然说了算,他提出的东西,户部自然不会有人唱反调。

户部是指望不上了,兵部的右侍郎最先站出来反对,不为其他,只是这样的重税一定会影响民生,朝廷这两年已经加了不少税了,再加的话,激起民变可怎么办?朝廷的兵将不该是对百姓挥刀的。

“熊大人,过路税是为了让各城缓解财政压力,商人的钱本就是不义之财,您怎么能为他们说话?”李柏然给朝臣算了一下账,反正就一个意思,朝廷入不敷出,缺银子。

“李大人,请问这银子哪里去了?”问话的是工部尚书,他们工部要银子去修防洪设施,户部说没银子,要银子去修桥,户部还是说没银子。这些年既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那银子去哪了?

李柏然提出这个过路银就知道一定会被问到朝廷的收支,他不慌不忙地开口,“全年税收约两千八百万两,文武官员共计十万人,饷银合计五百万两;宗室成员花费合计一万两;工部用于防洪的工程共计三百万两……”

零零散散地算下来,不仅没有结余,甚至还在倒贴银子。

不少朝臣心里也在嘀咕,宗室就花了一小半的税银,这是不是太多了。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人能改吗?

要知道齐朝的税不是全部要交到国库的,每个省大概会留下三成用作本省的财政支出,包括收储备粮、修缮各种工程。

工部的吴尚书又问了,“过路税是准备全部留存在地方,然后其他税银全部交回到国库吗?”

“自然不是,过路税到底能收到多少尚未可知,这银子暂时记入国库。”

“为何是暂时?”

“若是那些无良的商户不去其他地方做生意了,这过路税就成了一纸空文了,朝廷缺银子的问题也依旧没有解决。”

“若是当真如此,你意欲何为?”

“下官已经在草拟折子了,吴大人稍安勿躁。我户部也不想多征税,但是朝廷要用银子,国库缺没有银子,如果哪位大人能想个法子解决这问

题,过路税一事自然可以再议。“李柏然这话算得上是威胁了,但是齐武帝护着他,他就无所畏惧。

齐武帝已经听的不耐烦了,最近上朝都在议论这过路税,议论了快两个月了,也没个结果。他要的根本不是这过路税,一个短暂存在的税也值当他们吵来吵去的吗。“朕同意这过路税一事,李爱卿负责此事。不收过路税,你们是准备减少官员还是减少宗亲?”

其他开支都是没法减的,这两样虽然看起来可以减,其实也是不能减的。谁愿意去得罪满朝文武,或者宗亲?

沈阁老、秦阁老、王阁老都没有发声,许是觉得此事可行,许是有其他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