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2 / 2)

一身深色的长袍,隐没在人群中。今儿很重要,取信于民才能再谈以后。

情况比他预期的好的多,虽然可能只是为了粮食,但是总归是好的开始。人手到位、钱粮到位,接下来就是修建粮仓了。

徐京墨有些歉意地说,“抱歉,我最近还是会很忙。”

他想和她一起陪着儿子长大,只是眼下确实分身乏术。他不会理所应当地觉得,养育子女是妻子一个人的事情。

“他还小,每日里睡着的时候更多,而且人也乖巧,并不算辛苦。你忙你的,渔阳的百姓苦了太久了,总要让他们以后的日子更有盼头。”

南宫云辞也是从府城回来不久,不过是码头拍卖,她本没打算亲自前去,奈何唐老爷子相邀,她也只能走上一趟。说起来,她也比他好到哪去,这些日子多亏了母亲。

“唐家是打算到北边来拓展生意了吗?”

算下来,九州北边的地可比南边多,唐老爷子可能是想通过南宫云辞与徐京墨搭上线,直接收朝廷的粮食,大批大量的粮食不比他们自己去收要容易吗。

“北边的粮食终归是要流动起来,他们愿意来也是好事。”比起那些只会压低收粮价格的商人,南宫云辞更喜欢唐家这种有底线的人家。

听她这意思是赞同唐家等人来渔阳,“你不担心有人恶性竞争吗。”

“南宫家不畏惧任何竞争,何况真有人恶意压价或者涨价,不还有你这位知府大人吗。”

徐京墨无奈地笑笑,她总是这样运筹帷幄。

“借我些人?”

南宫云辞不明所以地问道,“掌柜?”

“张师傅说要买草木灰、竹席放在坑底防潮;还要买许多的木材和砖石。衙门里的人,我不放心,银子不能完全交给他们掌管,采买也不行。”

只是吃点回扣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采买一堆不能用的东西,这粮仓的粮食可就全要遭殃了,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没问题,不过防潮有个关键材料,是银子买不来的。”

南宫云辞说的是青膏泥,这种泥是用几种东西混合而成,可以防潮和防虫,是每个匠人的看家本领,绝不会对外说具体的材料和比例的。常规的做法,就是现将壁面拍打紧实,然后涂抹一层青膏泥,之后在青膏泥上铺设一层麻布或苇席。

“张师傅会做青膏泥,他给我的采买清单里包括了所需要的材料。”古代的匠人当真不可小觑,能出类拔萃的,那肯定是有些看家本领压身的。

渔阳的基建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徐京墨另辟蹊径地做了一个招商大会,渔阳要买的东西的多,自然也该货比三家。不过他不准备搞什么“低价中标”,一分价钱一分货,他要的是物美价廉。

各地的商人都听说了渔阳要找商人来供应东西,他们要的东西还真不少,不过官府的公文可是说了,他们要求带着样品、报价去竞争。若是日后提供的东西与样品不一样,那么官府会追责,要求商家十倍赔偿,并且这户商家的子孙三代不得参加科举。

这处罚不可谓不重,有小心思的商人也的要掂量一二。

徐京墨并不打算用距离太远的商人,日后有问题,他找人都不好找。

来参加“招标大会”的人,还真不算少,除了九州的、还有金陵和京都的商人。徐京墨纳闷儿,怎么这么多人来参加。

京都的商人直接说,“徐大人开了先例,日后其他地方也许都会如此。我等总要先摸清楚门道,才好做这生意,我们不会做亏本买卖,也不敢挑衅朝廷的权威,能不能做成自然还看缘分。”

徐京墨要的就是这种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