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四处走走去看看,徐京墨跟着他,却完全看不懂他在干什么。
“大人,您看,这是侧柏,它适合在干燥环境中生长。”
原来如此,通过之物去判断一个地方的环境。“张师傅,若是没有合适的地方,要怎么办?”
“工艺上能做的总是有限的,最好的法子就是少储粮。”一般湿热的地方,粮食都是一年两季,没有天灾人祸的时候,完全不必要储存太多,免得发霉变质反倒是浪费。
他们选定了地方,之后要先进行基础处理,张师傅不管银钱,只管提要求,要多少人、多少稻草、多少模板、竹席。
徐京墨负责满足要求,不,他负责朝着上官哭穷 。
好在吕大人的效率够高,没让他多等。
南宫云辞以九万两的价格拍下了三处码头的仓库。这是个仓库一共筹集到了二十六万两银子,吕大人直接拨了十万两,用于粮仓建设和“赈灾”。
徐京墨看着入库的银子,心里一下就踏实了,立马发出“招工”通知,不是无偿劳役,而是有偿的劳动。
粮仓用不了那么多人,也修不了那么久,他想的是连着路一起修了。渔阳到府城的路不算好,所以耗时久,若是拓宽一下、平整一二,这路程少说能缩短三成。
还有渔阳到西凉的路也要修,西凉是什么都缺,与西凉毗邻的西域亦是如此。这路修好了,以后会有许多商人来渔阳,不再闭塞的渔阳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89章 北马道,樊家……
徐京墨命人贴出告示,“为保民生之利、促商旅之通,依朝廷律令,本城兹行征募劳役事宜。征募身强力壮、吃苦耐劳之民夫若干,凡本县治下年满十六岁至五十岁之男子,除老弱病残者外皆可报名。此次劳役,为修建粮仓、通路。”
本以为是朝廷是强征劳役,没想到还有报酬,不仅提供服劳役期间的饮食,每日还额外给粮食和工钱,要是干得好,还给布帛当奖励。
本地的老百姓都多少年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了,谁身上不是补丁摞着补丁,王大壮听衙役说完,就立刻凑上去问,“衙役大哥,真的给我们发粮食和工钱吗?”
“千真万确,徐大人说所有的粮食都是提前发,一次上工是一个月,你要报名了,就当天给你这一个月的粮食,等你干完一个月再给你这个月的工钱。”
能提前给粮食?居然还有这等好事儿,他们以前服劳役都是白干,饿死、累死也没人管,哪有什么粮食和工钱。
被问的衙役看着周边围上来的百姓,也知道他们不信,别说他们不信,刚开始他也不信。“徐大人是京都派来的官员,这事儿是他主办,别的我不敢说,但是仓库里的粮食和银子都是真的。”
王大壮心动了,他砸吧砸吧嘴又问道,“干得好,给布帛也是真的吗?”
“真的,徐大人说,认真干满六个月的都算干得好,其他的就比如你发现了哪个地方有不妥或者可以改进的,被官府采纳了,也会给布帛当奖励。”
渔阳招劳役的消息很快的传到了千家万户,徐京墨给的条件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最好的,没有之一。无偿给予粮食和银钱,不能让百姓安心,也不能重塑他们对朝廷的信心,所以他选择了这样的方法。
等到登记那日,左边是登记处,右边是领粮食的地方。每个登记报名的人,都可以拿着官府给的一个小牌子去领粮食。这个牌子写着每个人的名字,日后领工钱,也是凭借这个牌子。
为了预防有人冒领,左右通路之间都安排衙役守着。
好多人都没有直接来登记,都在四周观望着,等他们看见那些来登记的人,都领到了粮食,渐渐的在劳役登记那处排起了长队。
徐京墨也在,他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