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七章(待修)
关于那日燕王与塞北的下一任大汗密谈的内容究竟为何,史书上并未留下只言片语,但仅从随后数年两军之动向来看,他们定然是达成了些许不为人知的约定。而这份秘密的誓约,亦会在数年之后成为塞北与大梁局势大荡的唯一凭证。
-
天佑二十七年。
李乾昭送别塞北使臣后,连半分犹豫也没有,立刻开始整军集结。只是这此番当众将问起排兵部署的细节时,他却只意味深长的笑笑。
他们很快便知晓各种缘由了因为那朝廷派来的监事王忠一行,以及两名由燕王暗自下令跟随的暗卫一道死在燕城城外十里处。
得知此事时,燕王李乾昭正在逗鹰。
这鹰年岁不小,身上的飞羽却仍保留得极好,正是李乾昭与乌尔岐私下传信的那只。
汇报部下愕然于他的气定神闲:“殿下,此事……”
李乾昭道:“无妨,这个王忠本就必死。”
翟相看似要他一个模棱两可态度,实则在派出王忠前便已定好了针对燕王的后着,朝廷命官不明不白死在燕王封地附近,完全可成为他发难的借口往小说是燕地匪患猖獗燕王管制不利,往大了算,自然便可牵扯至拥兵自立之嫌。
平心而论,而今整个大梁最精锐的军队皆握于燕王之手,加之他于民间之威望,梁帝本人是断不会在此时对自己发难的。而翟相有如此胆量,说明他已能够瞒天过海,在梁帝眼皮子底下动些手脚了。
只是李乾昭没想到的是,那姓翟的胆量与野心,远比自己想的要大许多。他想图谋的并非区区一人之下,而是李梁的全部江山。
天佑二十九年,梁帝驾崩。
-
内应急急传来消息时,李乾昭正看着屋外的牡丹发呆。
王忠之死令朝中有了对“削藩”的讨论,旁的藩王皆没有异议,就连他也极为配合,将虎符利落的打包送去,随后该练兵练兵,该打仗打仗反正那群文官也没蠢到不顾生死的地步,真将燕王兵权收去,不出两月塞北人便能打到梁都来。
如今朝廷断了大半粮草,军需的缺口他李乾昭从那执掌商脉的沙克那手中要,代价便是自己需在燕地最东海湾为她留出一条商路。这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他便也爽快的应了。
那内应风尘仆仆赶到后立刻简单描述起朝中概况,李乾昭听毕发现,他似乎遗漏了最为重要的循序。
李乾昭:“先皇如何驾崩的?”
“宫中知情者已被禁军尽数灭口,”内应道:“与臣接应之人知晓各种细节,但他亦死于丞相门客只手……除此之外,太子亦被软禁宫中。臣出宫时,这些风声尚未走漏出来。”
太子不在。李乾昭忽然意识到这一点。倘使翟相连太子也一并控制起来,那么梁帝的死因便呼之欲出了两年的时间太短了,他的身体不可能衰败得如此之快。
事发突然,朝中只怕很快便要变天。
李乾昭虽极少过问政事,但他却对这些万变的局势了然于心。他明白,要不了多久便会有传位诏书,旋即藩王依昭归朝……等待着他那些手无寸铁的兄弟们的,只怕是杀身之祸。
此回梁都只怕九死一生,在此之前,他还需要解决一件事和乌尔岐幼时的那个约定。
-
燕军军营。
李乾昭看向他的几名副将这些年岁资历不小的老将为守候大梁奉献了自己半生,而今他们已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收复失地的曙光,对他的态度自然也变得心悦诚服。
“臣等誓死追随殿下。”一将道:“若殿下有差遣,臣”
“不必。”李乾昭道:“尔等镇守燕山,伺机北上夺取汇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