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哪里会特意告知我,明日肯定是当着群臣的面宣布此事。罢了,不说这个了,既然你捐五万两,那我捐三万两好了,我比不上你家大业大。”
“而且我还要在西闪省开学馆,最近的开支有点大。”
“之前父皇还劝我,觉得我没必要开医学馆,但现在你看到了吧?意外就是这么多!现在云省缺大夫,但盛京的大夫一时间却是赶不过去,受伤的百姓只能先忍耐痛楚了。”
“多培养些大夫总是好的,平日里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您说的是。不过圣上也是怕大夫多了会让现有的医师失了饭碗。”
黎荞解释了一句。
“凡事有利有弊,但我觉得还是多培养一些好。”
六皇子挺坚持。
他父皇逼迫着天下学子学习各种实用的技能,那他自掏腰包多培养些大夫、工匠有何不对?
都是为了百姓嘛。
他父皇竟然劝阻他,想不通。
明明他父皇很乐意旁人自掏腰包好剩下国库、他私库的开支的。
难道是他父皇心疼他?
对于六皇子的疑惑,黎荞只能赔笑,盛鸿的想法,他的确有些摸不透。
“对了,父皇第二道题目的三年之期要到了,也不知父皇会做什么抉择。”
六皇子也不是真的要黎荞给他一个答案,他很快转了话题,一脸烦恼。
第二道题目,他并不出众呢。
第254章 第二道题目的成绩
盛鸿的第二道题目是让几个皇子拉动自己码头所属地的经济, 达到百姓富裕、赋税增加的喜人状况。
一开始黎荞并没有打算掺和到第二道题目中。
但盛鸿出的题目太难,几个皇子除了最基本的架桥修路、打井挖河之外,并无更好的措施。
而黎荞因为高志远小册子的内容, 主动掺和到了第二道题目中。
可等他研究完这几个码头所属地的情况,除了搞点小吃食,他也没有更好的手段。
七皇子、六皇子的码头所属地都在绘安省,黎荞出的主意是在这两地种植板栗、莲藕。
黎家的零食铺子收购这两种吃食。
板栗的吃法多样,莲藕主要是做藕粉。
黎家零食铺卖的坚果藕粉, 一斤售价十两银子,虽然价贵, 但架不住藕粉有自己的受众且只有黎家零食铺里有, 因此销量不错。
而且,因为这两地距离盛京很远,新鲜莲藕不易运输, 所以这两地的莲藕都是在当地制成藕粉, 然后才运往盛京。
这么一来,拉动了当地就业, 给不少人提供了一份活计。
再加上这两位皇子搞的基础建设,所以总体而言,当地百姓的日子比从前好了一些的。
生活也便利了许多。
至于大皇子、四皇子, 这两位皇子的码头都在暨北省, 因为距离盛京近,所以黎荞给的建议是养殖家畜。
黎家会派人收购这些家畜。
养殖家畜挣不了大钱, 但这个收入挺稳定, 若一户人家养五十只母鸡, 碰到下蛋高峰期,那一天就能有六七十个鸡蛋。
这个收入挺不错了。
鸡蛋鸭蛋能换钱, 鸡鸭猪羊也能换一些钱。
再加上两位皇子搞的基础建设,农人灌溉方便,出行方便,所以总体而言,百姓的日子也比从前好了一些。
二皇子的码头在彭县,现在黎家的几个招牌吃食,都在彭县开了分店。
得益于彭县那段古运河的早早通航,别府的人都慕名前来品尝黎家铺子的美食。
今年彭县的黎家铺子又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