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1 / 2)

等过了年,这两孩子又长一岁,在乡下算是大人了。

而且去首府转了一圈,长了见识,稚气退去了不少,行事也稳重。

黎大山见此,长长叹了口气,唉,若是他和浅浅不生孩子,那这次就能跟着他小叔竹叔去京城了。

今日的午饭由郑浅浅、黎春桃、黎瑜宁黎瑜安四人负责,很是丰盛。

除了烩菜,还有烤肠、烤串、麻辣烫、汤圆。

黎荞和陶竹吃了暖呼呼的午饭,然后各自捧着一碗解腻去火的红枣梨汤回了后院。

两人坐在陶竹的小书桌前算账。

第一年粉条挣了七万两银子,去年粉条挣了二十万两银子,第一年因为修路和买田地,再加上去府城,一下子就花去了三万两。

但今年两人除了府城首府之行、去年买的三百亩中等田、盖的大仓库外,便没了大的花销。

去首府花了一万二千两银子,在府城花了五千两银子,买田地花了将近七千两,盖大仓库用了一千两。

这一共才两万五千两。

大的进项减去大的花销,能剩下二十二万两银子。

除此之外,还有点心的收入,点心每日的利润不算很多,一个月能有一千两出头。

田地的收入还行,西瓜很能挣钱,但红薯的话,他只卖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用来做粉条留给自家人吃。

所以,田地的收入不算亮眼。

还有望月楼给他的玉米、烧烤料、鸡蛋等菜式的分成,此时也属于小钱了。

郑家庄家的分成,他早就不要了。

鸭货作坊挺能挣钱,一开始规模小,每日能做的鸭子少,经过一年的发展,由最开始的四百只变成一千只又变成现在的一千五百只。

这一年下来,鸭货作坊的纯利润有四万两。

不过,除了这些收入,他和陶竹的日常开销挺大的。

最大的开销用在了吃吃喝喝上,他家里人多,吃的又好,即便是自家种了小麦,但因为要做点心,所以有时候还是得买米面。

除了吃喝,他一向大手大脚,自打手里有钱了,笔墨纸砚换成这个时空的名牌,书籍也换成了刊本。

他心情好了爱发红包,只要是他小辈,他都发。

还有流水宴的支出。

……

这些账平日里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一笔一笔的加起来,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不过,与他和陶竹手里的现银比起来,这其实都是毛毛雨啦~

因为他和陶竹现在手里的现银足足有三十万两!

和三十万两比起来,他们日常的开销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且红薯作坊已经开工了,今年红薯收成一般,一亩地大约有一千五斤。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其他四个县城做的粉条肯定比去年多。

而且,永兴县的确和通吏县达成了合作。

回到府城时,他特意向明知府询问了关于通吏县种了不少红薯的事儿。

明知府说永兴县新来的知县野心勃勃精明强干,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主动找上明知府谈起了和通吏县的合作。

明知府思索一番,允了。

河西府五县都和外府的县相邻,若是通吏县的模式成功了,那今后每年都能多做一些粉条。

这都是政绩啊。

所以,若无意外,今年粉条最低也能挣二十万两银子。

到那时,他和陶竹就有五十万两银子了!

算完账已经是傍晚,但黎荞和陶竹不仅不疲累,反而更精神了,这样丰厚的家底,连见过大世面的黎荞都淡定不了。

室内昏暗,蜡烛早就点上了,为了避免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