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荞便顺手把这些知识点全都写上了,列举历朝历代的措施时,他也尽可能把脑子里的东西都写上,好让主考官知道他比其他考生的知识面广。
总之,他此次重点讲述了在黄河中上游植树造林的必要性,他这个说法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于是整篇文章就显得平平无奇,不能让人拍案叫绝。
但庄文听完他的话,惊讶极了。
“你写的极好,非常好,你这样的叫平平无奇,那我得叫无地自容。”
“这就说笑了,文哥,你写的也很好。”
“不不不,和你差远了。”
庄文说着叹气。
他是黎荞一手指点出来的,再加上他考秀才时写过泥石流的文章,因此,他这次也着重写了如何预防黄河决堤。
但他对黄河了解的不多,他这部分写的不如黎荞详尽。
他之前研究如何治理洪涝灾害时关注过黄河,但当时他绝对没想到黄河会成为此次的乡试题目,再加上也没有专门写黄河的书籍,与黄河有关的知识点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各种书籍中,是以他就没多花心思研究。
他这次的文章,写的不如黎荞好,没新意,太笼统。
但是,他好歹也写出来了植树造林,所以,他还是有希望的吧?
孟月和徐瑛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俩在考完第二日来找黎荞。
知道黎荞文章的重点是植树造林之后,他们俩忍不住咧嘴笑哈哈。
这个点他们写了!
黎荞给他们讲过,面对各种天灾,很多时候预防措施比灾后的治理更重要,所以,拿到题目之后,他们俩经过一番苦思,最终把重点放在了预防上。
平日里除了加固堤坝之外,还得从根源上清除黄河里的泥沙。
黄河里的泥沙哪儿来的?
总不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
他们俩的确不知道黄河途径的省份,但没关系,用上游概括即可。
黄河泥沙多,想来是上游的植被少,于是两人就把这个点写上去了。
和庄文一样,因为对黄河了解的不多,所以他们写的不如黎荞详尽。
但是,他们能想到这个点儿,那应该是比别的考生多走半步吧?
不过,孟月还是有些提心吊胆,黎荞总结出来的那一套做题经验此届的考生都知道,万一其他人也想到这个点了怎么办?
他知识面不如黎荞、徐瑛、庄文广,看的书也少,他此次的文章就不如黎荞徐瑛庄文写的好,黎荞徐瑛庄文写的与黄河相关的基本知识点,有好几处他都不知道。
所以,若是其他考生也写了植树造林这个点儿,那他就不占优势了。
担心归担心,但已经考过了,此时想再多也无用。
难得来首府一次,得去首府转一转。
于是,在黎荞招待完登门拜访的考生之后,他们一行人花了好几日时间逛首府。
首府比河西府的府城繁华,商品种类丰富,黎荞陶竹两人跟上次一样,凡是看到喜欢的,那就买下来,而且还为黎家人挑了不少礼物。
很快就到了放榜这日。
放榜的流程和童生试一样,差役们先是敲锣打鼓把气氛搞起来,然后再张贴黄榜。
此次乡试只录取四十人,可考生共有七千多人,这种录取率着实残酷。
黎荞本就觉得自己的文章平平无奇,后又知晓庄文孟月徐瑛都写到了植树造林,于是心中更没底了。
此届的考生都知道他总结出来的那一套经验,在招待那些前来拜访他的考生时,也有考生说写了植树造林这块,所以,万一此届有学神,那解元就落不到他身上了。
是以,他无法淡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