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申报、资金流转程序等等,业务在前头做,文件在后头追,发现一个窟窿补一个窟窿,只管赚钱就行了,其它的缺什么等到需要的时候再补。

这样干了许多年,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合规,但操作上也没人特别在意,尤其霍秀林是意成集团几个老板里的老大,他打声招呼就抽调资金也是常事,但偏偏在天宫医疗收购案上出了事。

意成集团在此之前没有涉足医疗行业,集团主导的领域都是从头一点点做起来的,但以集团现在的实力,想发展新领域已经没有必要从底层做起,长浦有个现成的颇有名气的私人医疗企业天宫医疗,并购进意成便是。

当年是谁提出的这个并购案尚未得知,只知道天宫医疗当时的老总并不同意售卖公司,但以当时意成集团的实力,即使不同意也有的是办法让他同意。

意成集团雷厉风行,在资金、技术、业务等各方面围堵,很快将天宫医疗逼至绝境要么宣布破产,要么同意被收购。

天宫老总如果执意对抗意成集团,破罐子破摔就此宣布破产也不是不行,但这个选择意味着天宫旗下员工全部失业。

林家能把天宫医疗从一个小小的私人门诊做到现在这个规模,企业文化中最看重的一点是“以人为本”,事已至此,能最大程度保全员工和天宫医疗现有成果的方法只有同意被并购。

完成并购需要时间,意成集团不愿天宫医疗又死灰复燃,期间不给予任何帮助,全靠林家变卖私人资产维持运营,如果收购案正常推进,后续天宫医疗被意成接手后支付的款项足以平账且有盈余。

但偏偏发生了霍秀林职务侵占案。

霍秀林非法调用远高于天宫医疗收购价的集团资金并侵吞差价,金额巨大,按当时的法律构成重罪,被判入狱二十年。

霍秀林案事发在天宫医疗并购进行途中,因其关联性和案件审查需要时间,迟迟没有完成并购,本该到账的资金被监管,因此拖垮了林家,直至天宫医疗宣布破产,意成集团也没有进行任何援助,所谓收购,也在霍秀林被判刑后彻底黄了。

本来能在一开始破产平账的林家,因为员工安置问题一时心软,一拖再拖,变得负债累累,最后天宫老总在重大变故中不堪重负选择自我了却。

在霍秀林案中,霍秀林确实违规调用了集团资金,可能也有心赚点儿差价,但不至于那么明目张胆的侵吞那么大金额的资金。

打个比方,假设收购资金是十亿,经手人从十亿里贪几万赚点儿甜头也就罢了,大胆点儿拿个十几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但十亿拿走五亿,傻子也知道这缺口怎么都填不上。

更何况霍秀林是拿集团分红的,集团发展势头正好,他何必一次性断了自己的财路。

但到了法庭上,人证物证确凿,霍秀林拿不出自己合规调动资金的证明,又有公司高层出庭对他在天宫医疗收购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作证,坐实了他从未想象过的罪名。

天宫医疗收购过程不是霍秀林主推,但过程文件由他经手,他调动的资金就是他看到的收购额,他亲笔签字的文件被动了手脚,天宫医疗的实际收购金额和他所知出现了巨大差额,但由于有文件物证,且人证正是陷害他的凶手,让他无法为“贪污差额”这一点做辩驳。

这是一个计划非常周密的针对霍秀林的陷阱。

霍秀林在法庭上见到曾经并肩创业的四位“兄弟”的时候便了然,这次,他们想并肩将他踢出意成。

他们之间的决裂早有苗头。

虽然创业是一起创的,但从一个小公司发展到多个公司再发展到集团,几个人手里的权利变得各有不同,掌管的领域也不希望其他人插手。

在意成集团成立第三年,便有人想“分家”,但生意本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