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1 / 2)

晋帝慈爱地摸摸他的头顶,叹息道:“儿啊,立你为太子,也不知是福是祸……”

司马绍机敏无比,闻言便大惊:“父皇何出此言,难道是大将军处有变?”

大将军王敦从统领军权起,便越发骄纵,如今更是将南昌经营的如铁桶一般,明明有吴兴沈氏的钱粮支持,还向朝廷百般讨要,如今晋国只占扬州之地,扬州之赋已经加无可加,江南世家更是怨念滔天,先前若不是父皇反应迅速,吴兴太守就险些叛乱成功。

就算如此,父皇也不敢动出身江南豪强的吴兴太守,甚至不敢贬他官职,只能将他反复调动,最怕激起江南大族的反心。

“王敦那竖子,几次皆不应诏,”晋帝沉重地叹息,“若想挡住北方,只能派吴人周访领兵入淮,以抗北地,还要调动扬州之军士……”

守江必守淮,淮河一失,那长江天险便处处都是破绽,豫州便是淮河所在,绝不能落入敌手。

司马绍也明白这一点,他勃然大怒:“这简直是目无君上,父皇,那王敦狼子野心,万万不可如此啊!”

扬州的兵马是晋帝手下唯一忠于他的士卒,一但北调,京畿一带便立时空虚,若与北方战胜还好,一但战败或者僵持,那他们司马家便是真的要任王敦宰割了。

再说了,王敦手下的兵马也是百战之师,远胜过吴人这边新招的兵马,都已经万般火急的时刻,这王敦居然还打着一石二鸟之计,就不怕北方会分而击之么?

“王敦说北方在荆州亦有动作,他不能轻离。”晋帝冷笑一声,却牵动病体,捂唇用力咳嗽了数声,才缓缓道,“吾已命王导亲自去劝,让他领兵北上,但愿他知道轻重。”

司马绍当然是恭维父亲英明,但心中却难免悲凉。

如今朝廷中有七成的官吏,都是王家或者与王家有姻亲之人,世人皆传王与马共天下,甚至父亲调动兵马,还得让王家人去说服。

他又忍不住想到刚刚听到的事情如今的情形,与当年司马家夺得曹家江山,何其相似?

他们的晋朝天下,真能长久吗?

第208章 打蛇随棍

江南扬州,吴兴郡。

一场冬雨中,行人匆忙,这处因着北方贸易的中转,这里一年比一年繁华,但大街之上,依然随处可见穷困的乞食者,或者在吴兴船坞边徘徊,想要在对方招临时工时讨口饭吃。

就在这时,一匹奔马冒雨自北而来,飞快地进入了吴兴郡的府衙之中。

很快,府衙中又派出人手,将一封封文书传到吴兴豪强大户家中。

其中第一个送的,便是吴兴靠建邺城最近的阳羡城周家。

“什么,又要征丁?伧子欺人太甚!”随着一封书信被重重拍于桌案,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文士的咆哮声回荡在大厅里,周围的奴婢们瞬间被吓得伏地颤抖,不敢有一丝话语。

“彦和暂且息怒。”旁边有人劝道,“此事怕是另有文章。”

周家家主周勰勉强压制住胸中怒意,对周围仆婢道:“滚,你们都给我滚出去!”

仆婢们求之不得,纷纷逃似地离开。

周勰长叹一声,才恨恨道:“那牛家野种是恨不得我周家亡了。”

他们阳羡周家与吴兴沈家,本是东吴诸豪强之首,素有“江东之豪,莫强周沈”之说,他的祖父,便是大将军周处,至今江东还有“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流传于世,成为浪子回头的模范,可惜这改过自新、忠烈刚毅的周处却在最后被司马宗室所害,当时的梁王因为周处得罪过他,便逼迫他带五千人攻打数万叛军,且拒不发兵合攻,坐视周处战死至全军覆没,羌人复叛。

此事让周家心灰意冷,从此不再出仕于晋朝,谁料晋朝这水货治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