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1 / 2)

“你怎么看?”魏瑾看着自己的大秘书。

“太快了,”单谦之思索片刻,“如今北方民心未稳,暂时不要放出这些消息,内部消化便可,机器产量暂时维持,局面不要扩大为好。”

魏瑾点头:“我的看法亦同,如今做工太过赚钱,大量流民弃耕寻工,我们的均田制还要推广,需要无地流民开垦荒地,扩大粮食。”

“均田制,”单谦之和她说起这项改革,“如今北方士族几乎连成一气,不少人世族派人扮做盗匪,攻击开垦荒地的流民。”

均田制其实就是后世唐初的一种制度,流民们开垦的荒地,耕作一定年限后就归自己所有,死后归国家,国家再把无主之国分发给无地之民,暂时没有动士族的土地,但就是这样,他们也无法忍受了。

如今魏瑾不愿定品录官,他们的上层通道算是关闭了,垦荒和收纳流民,是他们扩大影响的根本。

“已经报上来十三起异常事件,”单谦之选出了其中的关键文书,“其中最大的一起,在乐陵郡,造成了三十多开垦荒人员的死亡,一百七十多人受伤,他们报上来,说是青州(山东)匪兵掠劫。”

这就好笑了,人家抢劫的不去抢有钱有粮的坞堡,而去抢这些农具都是官府发放的穷人?

魏瑾无奈地笑笑:“想是我行事太过温柔,倒教他们觉得好欺了。”

单谦之没有接话,因为他知道,老板正在做一个重大决定。

果然,沉默数息之后,魏瑾平静地看着门外远方的飞鸟,淡然道:“收集乐陵权贵勾结青州匪军的情报,首恶问斩,罚没家产,但不要牵连无关老幼。”

单谦之点头表示记下了。

“以及,既然盘踞青州曹嶷攻我郡县,”魏瑾不紧不慢地道,“就告诉徐策,让他一起收拾掉。”

这些年,她或者用心,或者用计,都未直接出兵占据领地。

搞得这些人,都以为她是素食动物。

不存在的。

她只是想表现的,有理有据一点。

毕竟是千年文明的现代人,碾压过去之前,总要给人家说一声。

地盘兵力都够,不需要苟了。

第148章 制度惯例

二月的海风还是很冷的。

在公元313年,黄河的水还算清澈,中下游并不汹涌,很平缓地涌入渤海。

在东汉初期,汉明帝派人一位叫王景的水工治理黄河,只用一年,他就修起了千里河堤,稳定了这条游移不定的暴躁母亲河,随后八百年,黄河都未再改道,一直到唐朝,母亲河才因含沙量太大,成为地上悬河而冲出河堤,开始了对中下游一带持续千年的家暴。

如今,黄河下游就是青州与冀州的分界线,黄河北方在魏瑾治下,南方则在一名名叫曹嶷的反贼手中。

六七年前,曹嶷跟着青州巨贼王弥一起造反,被苟晞打败后,又复起,随后跟着王弥投奔了匈奴。

得到补充的粮草和兵员,他又回到青州,和大将军苟晞打得火花四溅、屡败屡战,到后来,在两年多前生死一战时,上天刮来一阵怪风,对面的苟晞主力在逆风局中睁不开眼睛,被他顺势歼灭主力,苟晞被赶走,他占据了青州。

随后的两年,他的日子过得就很滋润了。

因为渤海郡归了上党治下。

青州的范围基本和后世的的山东半岛重合,是渤海到南边贸易的必经之路,如今的船舶没有远洋能力,遇到外海两三米的浪就会GG,更因为货舱不大,食水需要就近补给,因此航线都是沿着海岸线走的。

山东半岛就像一把利刃插入黄海之中,从江南到渤海,几乎有一大半的海岸线都在青州,曹嶷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船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