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般严重的天灾,死伤无数,好些村子连留着隔年春播的粮种都毁了,也没听县里说要开仓赈灾。

莫看他们没被饿死,那是因为他们晚霞村反应及时,连人带家当都在第一时间挖了出来。其他村子可没他们这么好运,亲人遇难,粮食被毁,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可没少过。

可即便是这样,县里,甚至府城也没提过赈灾。

大粮仓就在家门口,他们却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人饿肚子,也没人开个口,支个棚,送上几碗热粥。

赵老汉一点都没有发现大秘密的喜悦,心头只觉得荒唐,还有几分唏嘘,果然老百姓的命不值钱,不值钱啊!

都不配让当官的开半扇仓门。

山下的粮仓并没有受到地动的波及,围墙坚固无比,太阳一照,小宝嘴里的晒谷场更是泛着亮光,不知用了多好的建筑材料。他不由想到了官爷们使的板车,心里愈发荒凉,真是……甚至连有好使的板车都不愿意告知百姓,明明他们才是靠把子力气讨生活的人啊。

好东西都砸当官的手里了。

赵老汉按捺下烦躁的内心,带着闺女又换了个藏身地儿,此处若真是府城建的大粮仓,守卫肯定很严,想要溜进去基本不可能,甚至连山上都不一定安全,肯定有人巡山。

可来都来了,就这么空手回去,赵老汉心头有些不甘心,尤其是知晓这里有可能存放了大半个庆州府的粮食,他就心痒痒的慌。好比面前有座金山,虽然不属于他,但看看总可以吧?长长见识总没问题吧?

好在不知是忙,还是昨儿已经巡过山了,一日换了好几个藏身地的赵老汉带着闺女安然无恙度过了一日。

这一日没啥收获,更没探查出粮仓的守卫情况,没有巡卫,饭点也没有炊烟升起,山下安静的像一座死宅,高墙大院里好似空无一人。

但若真以为没人,那就是老寿星上吊嫌活腻歪了。

太阳下山前,父女俩吃了顿丰盛的夕食,大米饭配肉臊子,还有一盘凉拌荠菜和骨头炖萝卜汤。肉臊子和骨头炖萝卜汤是王氏给闺女准备的,赵老汉就是巴着闺女混上一口,舀一勺肉臊子搅拌米饭吃,腻了再来上一口爽口的凉拌野菜,吃完再喝上半碗热乎乎的萝卜汤,给神仙日子都不换。

吃完饭,天也彻底黑了。

不出意外,今晚也有运粮队伍,火把像一条会发光的长龙,歪歪扭扭从昨日的小道上行驶而来。

赵老汉站在山腰上看得格外真切,白日里安安静静的院墙内骤然点亮了火把,两个小的像蚂蚁一样的人突然出现在门内,沉重的大门被缓缓推开。

昨夜藏在山坡后看不清楚,今晚可算瞅了个明明白白,官差们只负责把粮食扛进来丢在门内,扔完就走,别的不多干。而等他们一走,守仓的人就把大门关上,从高处往下望去,能清楚看见两人清点粮食,一人打开走廊下的其中一间屋子,剩下的三人则搬抬粮食。

共有六个守仓人。

若之前赵老汉对山下粮仓的大小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如今他算是彻底明白了。后半夜,第二趟运粮的队伍也来了,一架车装个几百斤,一晚上就是上万斤粮食。

第二趟的粮,同样也搬进了那间屋子。

而这样的屋子,白日里赵老汉看得真切,整整两排,具体数目不知,但几十间是有的。老百姓都知道挖地窖存粮,若这里真是大粮仓,那屋子就不是普普通通的屋子,下面许是挖了粮窖。

几十间屋子若是都装满了粮,那就太可怕了。

粮食之巨,怕是他用上全家老小的手指脚趾都算不明白的大数目!甚至他都忍不住犯嘀咕,这流民咋就独独选中了他们庆州府?

真是因为金鱼他爹得罪了人遭了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