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红,大萝卜小萝卜咋没过来耍?”王氏突然开口问道。

李寡妇听到这个名字有一瞬恍惚,没反应过来这是在叫她。

自从出嫁后,就再没人这么叫过她,她和娘家嫂子关系不好,亲娘性弱,压不住媳妇,她出嫁那两年次次回娘家都要受气,后来就不回去了。

晚霞村的人叫她李氏,后来生了儿子,又叫她萝卜娘,男人死后,又叫她李寡妇。

秀红啊,她是叫吕秀红。

“家里没柴火了,我让大萝卜带着他弟弟去山里拾柴了。”李寡妇,也就是吕秀红笑着说道。

“小孩子家家的,单独进山危险呢。”王氏叹了口气,“等回头小五他们进山,让大萝卜跟着去,孩子就应该和孩子扎堆,人多也安全,有啥事儿也好有个照应。”她是真心疼那两个娃,小小年纪就没了爹,外祖家借不了力,族人也不亲近他们,她赵家要是有这么听话勤快懂事的后辈,她不知道多稀罕,真不知道李家人到底咋想的。

“先顾着自家,若是有空了再过来搭把手就成。”王氏温声道:“秋收的事情也不要担心,我家人多田少,估摸着一两日就能割完谷子,到时候我喊二田他们去帮你,不打紧的。”

“好。”吕秀红点头,随后快速垂下眼眸,藏住了落在地上的一颗豆大泪珠。

王氏拍了拍她的肩膀,没有再说话。

今日把地面收拾干净,明儿就可以开始挖地基了,至于木头泥沙石头和其他建房子需要的材料,都能在山里找到,再不济也能去镇上买。赵家如今的家底,其实能建一座不错的房子,比村长家还阔气的房屋也建得起,只是二朝被蛇咬,赵老汉和王氏都被搞出心理阴影了,宁愿继续住茅草屋,都不乐意花大价钱起一间好宅院。

先将就住着吧,真要建好房子,也得等赵小宝招婿。

赵老汉和王氏是这么想的,手头的一百两现银和那匣子金叶子葫芦就存着,以前咋过日子,日后也咋过,莫要因为有钱了就大手大脚,钱这玩意儿不经花,还是得节俭才成。

家里五个小子长大后,仅是娶媳妇就要花一大笔钱,到时屋子住不开还要扩建。只要一算账,钱就没有够花的,他们非但不能敞开手置办家当,还得存钱,存钱给孙子娶媳妇,存钱给赵小宝娶相公。

姑娘还是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生活才能安心,吕秀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至于日后几个孙媳妇能不能和小宝相处,王氏和赵老汉也不担心,实在处不好,那就把孙子分出去,都成家了,处不来那就不要硬处,自己出去单过,自己当家做主,柴米油盐酱醋茶,自管自家灶头,日后就当个亲戚往来就成。

对未来,王氏和赵老汉早有安排,心里都有数呢。

人多干活儿就是快,半日工夫就把地儿腾挪出来了。

一大家子跟着去了李大河家,李家也是一大家人住在一起,热闹的不得了。

赵家人一进门,李大河的婆娘冯氏立马从灶房里迎了出来,她和王氏在村里都属于不太掺和别人家务事的性子,也不爱说闲话,两家隔得远,平日里其实没咋说过话,但这一凑头,两句话的工夫就亲热了起来,老姐姐老妹子喊得腻歪得很。

“走,和我去灶房瞧瞧,你让我舀你家的米袋子,我可半点不客气,今晚煮了好大一锅米饭,咱家也算是沾上光了。”冯氏拉着王氏就去了灶房。

李家的两个儿媳正在烧火炒菜,见到王氏也是满脸堆笑,满仓的媳妇性子爽直些,说话声音脆生生的,听得人心里舒坦。满粮的媳妇要腼腆些,打完招呼就不吱声了,只晓得埋头干活儿。

“你若和我客气,我都不敢来麻烦你了!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光是每日柴火就要用好些,粮食就放在灶房里,两个侄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