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的族老赵山坳,周家的族老周富贵,李家的族老李来银,王家的族老王铁根,最先发现事情不对的就是赵山坳,几个糟老头算是同一代的人,尽管年轻时也会吵嘴打架,但到老了反而感情愈发深厚,平日里来往密切,各家挖地窖选的位置也离得不远。
王铁根忙迎上去,都是摔一跤要吃席的年纪,他的儿子着急忙慌搀住他。
几个老头一凑头,嘀嘀咕咕就是说不完的话。
就算人在山上,他们也时刻关注着山下的情况,大火燃起来的第一时间家里小子就发现了,一开始赵山坳也以为是流民走了,走之前她娘的不当人还要放把火,结果这个念头刚升起,他就反应过来不对,不可能,流民的脑子被粪坑堵住了不成,下恁大雨他走啥走啊?后头有狗在撵不成?
他们抢了东西迟迟不走,不就是惦记着田里的庄稼?和他们这群躲在山里的村民拼着熬谁先扛不住,他们打得什么小算盘,一群老家伙心里门清。
可即便心里清楚,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不是没有想过要不直接杀下山,可这话一说出来,所有人的脖子都往后缩上几缩,实在是害怕啊,谁敢去和流民拼杀?
没人敢,那就只能先熬着,熬着熬着这不就山下起了火。
赵山坳先是高兴,烧就烧吧,反正烧的是那几个不孝子的屋子,烧完赶紧走就成。可高兴没一会儿,他就冷静了下来,越想越不对劲儿,咋想咋觉得这大火烧得莫名其妙,加之这几日对山下老屋和农田的担忧,他是立马坐不住了,叫上儿子就去寻离他最近的李来银。
正好李来银也担心山下的族人,和赵山坳不同,这老家伙说到现在都还没找到赵大根家的位置,而他们李家在某种程度上比赵家还要团结,当初挖地窖的时候家家户户私下都通了气,报了位置,李来银几乎掌握了所有族人的藏身之处。
当时全村忙着逃命,谁也顾不上谁,等后来进了山,安稳下来,他叫几个儿子挨家挨户查看情况,这一查之下他一口气险些没提上来,居然有三四户空无一人,还有几户只逃掉一两个!
他们李家居然有这么多人没跑掉,李来银简直不敢想象!
他这几日愁的既担心老屋和地里的庄稼,还要担心被流民抓到的族人,甭管平日里关系好不好,瞧不瞧得过眼,往上都是一个祖宗,大家伙沾亲带故,平日里姓李的都要抱团过日子,他是求爷爷告奶奶盼望着山下的族人别出事才好。
赵山坳一找过来,他立马应了声,又喊上和他关系最好的周富贵,三个老头子顶着大雨,冒着出门就要摔死的风险去寻王铁根。
这次除了李家人,就只有周家和另外几户小姓的没跑脱,王家和赵家人最机灵,没听说他们两家有人被抓到。
当然,不排除有像老赵家那种自始至终都没联系上的,但和李家相比,赵周王三家明显运气要好上不少。
这不,一发现山下起了大火,连大雨都浇不熄,除了警醒的赵山坳,就属李来银最着急,他道:“喊上几个机灵的汉子下山看看情况吧,眼下天黑,不容易被流民发现,他们对村里和山路都熟悉,只要不和流民对上就出不了事儿。”
“要是流民真走了,咱也好第一时间下山救火啊,他们要真是挨家挨户放火,咱咋都不能在山里干瞅着,谁家都不富裕,年初建了一回房子都掏空了家底,年中难不成又建?咱没钱啊!”李来银拍着大腿,他说的也是实话,这谁扛得住啊?真当建房子是小事不成,没有地动没有流民,一间老屋能传三代人,他们黄土都埋眼睛的年纪三番五次来上一遭是真的扛不住。
万幸的是现在下着大雨,流民就算想烧田里的庄稼怕是不容易,不过人坏起来总有法子,他们不可不防。
“老李头说的有道理,咱啥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