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3)

崔宝纯向亚东公司出示了一张两百万人民币的大额存单,见到存单之后,亚东公司也放松了警惕,首批的五十吨白钢,也准备开始生产了。

但到了审批的最后环节,一名老会计不放心,强烈要求要亲自去长春,到银行查验存单的真伪,也正是因为这个认真负责的会计,让崔宝纯的骗局被揭穿了。

老会计偷偷的去了长春,到了银行一查验,这张存单果然是假的,便知道上了当,马上就报了警。

随后警方对华美公司进行了深入调查,这才发现,华美公司账户上只有人民币一块六毛钱,由此可见崔宝纯的胆子到底有多大。

崔宝纯敢做下如此惊天骗局,也正是由于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各大企业都处于转型期间,各方面的流程都不完善,很多胆大的人就开始钻空子。

那时候的骗子可比现在胆子大,随便印张名片就出去开骗,加上通讯也不发达,导致双方的信息差很大,皮包公司遍地都是,这也就导致受骗的人很多,如果崔宝纯这次不是玩的这么大,惊动了上层领导,说不定还真就让他得手了。

东窗事发之后,崔正日很快就在秦皇岛落网了,崔宝纯此时正在长春,知道消息后,马上躲了起来,算是逃过一劫。

这件事对于崔宝纯来说,虽然最后是虚惊一场,但是他很不甘心,为了这场骗局,前前后后没少花钱,到头来却是白玩了一次,肯定不能就这样算了。

欲做大事,不能轻言放弃,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重头再来。

有梦想就要付诸行动,随后崔宝纯在长春又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名字叫长白山物资贸易公司,崔宝纯担任公司的业务供销科科长。

有了公司之后,崔宝纯先是重新置办了一身行头,皮尔卡丹的西服,金利来的衬衫领带,老人头的皮鞋,派克的钢笔,这套配置一出来,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个特别牛逼的大老板。

这次崔宝纯把目光盯上了黑龙江的一家铝厂,这家企业专门生产一种叫电化铝的原材料,这种铝材在当时也很紧俏,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那个时候是卖方市场,尤其是像金属、原油、塑料颗粒等这些工业原材料,都把持在几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手中,只要你有能力搞出来货,转手就能赚钱。

因此当时很多外地人都跑到东北,到处打听谁有关系能采购到这种铝材,甚至很多人就在长春常住,只要听说谁手上有货,马上就付款提货。

崔宝纯这次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单单是去和企业签定采购合同,是很难行的通的,对方见不到钱,肯定不会发货,于是这次崔宝纯一手托两家,开始了自已在购货人和铝厂之间的周旋。

一方面,崔宝纯到处广发名片,把自已打造成一个有关系有门路的能人,很快就有不少采购商,听说崔宝纯有门路搞到铝材,纷纷都跑来和崔宝纯拉关系。

另一方面,崔宝纯迅速的去接触这个铝厂的一些领导,同样把自已的公司吹的很神,同时也花了不少好处费,为的就是批条子,把厂子里的铝给批出来,这次的投入,崔宝纯可谓是下了血本。

因为当时这种铝材,都是靠着关系弄出来的,所以都不敢明目张胆的交易,一般验货交货,基本上都是在火车站进行,付款方式也都是客户先付定金,货物装车之后再付尾款。

正是因为这个漏洞,很快就有三个人进了圈套,崔宝纯从这三个人手里,一共收了八十万的预付款。

要说这几个人傻吧,其实他们心里也都揣着自已的账,我要的铝材价值一百万,我只能先付你一半的定金,等货到手之后,我再把剩下的一半付给你。

都是分批付款,而且是需要现场验货的,不是说凭你一身衣服,我就相信你了。必须亲眼看着这批货装上火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