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她所有的东西。

至于衣物行李为什么灰扑扑嘛……没办法,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崇尚极简节约,好衣服都得打几个补丁才穿出门,要是穿着黄的粉的绿的,绝对会被人抓住询问调查。

楼卿拿着证明,坐火车前往安和市惠民乡普安镇刘家村,当然,火车只到安和市,她还得坐汽车前往普安镇,到了普安镇,她看到了来接下乡知青的车子牛车。

楼卿想笑。

她多久没见这么朴素的车子了,以往开车出门都是劳斯莱斯、玛莎拉蒂,牛车她只在古代见过。

现在,她又见到了!

这次要前往刘家村的知青总共四个人,包括楼卿在内,分别来自五湖四海,都不是一个地方的人。

两男两女,听说村里还有七个知青,加起来总共有十一个了,因为以前去刘家村的知青闹过许多麻烦,种田做事的时候也没那么麻溜,其实本地村民对知青的印象不是很好。

“到齐了,走吧,牛车还要拉东西,就二十公里路,克服克服,走着去。”

赶着牛车进城可不是特意为了来接人,还要把粮食拉到城里,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都在上面,所以想要坐着牛车去刘家村,那绝对不可能。

只能走着去,还不能叫苦叫累,要是说了,肯定得有人上纲上线的教育你。

二十公里路对于楼卿来说非常简单,甚至不用耗费丝毫体力,但对于从来没有做过苦活累活的其他知青,走的脚都要肿了才到。

刘家村,顾名思义,这里有80%的人家都姓刘,家家户户都沾亲带故,所以知青想要闹腾点什么,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除了知青之外,楼卿还了解到,革委会还给刘家村安排了几个下放的人。

其中两个大学老师,还有个在研究院工作的博士,连带他们的家人,有些失散有些断绝来往,下放的人被安排住在牛棚里,苦的很。

无论是大学老师还是在研究院工作的博士,以后这些工作可都是香馍馍,虽然工资不是特别高吧,但社会地位高,没想到现在居然面临着这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