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4 / 56)

极大的心理落差,而且技术组的发现,也让众人不知如何是好。李主任猛吸一口烟说:“彩电的技术要求很高,以咱们国内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来看,如果只买一条整机装配生产线回去,恐怕解决不了问题,还得弄一条显像管生产线。”另一个研究员接着说:“咱们国产的荧光粉的质量不行,红粉偏橙色,绿粉偏青,蓝色的饱和度也不够,可能还需要一条荧光粉生产线。”又有工程师说:“显像管的玻壳也是个问题,估计也得弄一条生产线。”这还只是生产显像管需要的,其他配件就更不用提了。叶满枝将自己打听到的情况告诉大家,“我今天问了接待咱们的佐藤女士,日立公司只能卖整机生产线和显像管生产线,其他生产线他们也没有。而这两条生产线的报价预计在7000万美元左右。”“多,多少?”李主任口中的烟头掉落。叶满枝:“7000万,美元。”李主任:“……”这已经完全超出预期了!他们原本只准备买一条整装生产线,预算在2000万美元左右。其他设备由国内自行想办法解决。他觉得4000万人民币的生产线已经是天价了,来了日本肯定能挑一条最好的。实地看过之后却发现一条生产线根本不够!可是,7000万美金也太贵了!这还只是两条生产线的报价……叶满枝觉得今天只是第一天,受到一些震撼很正常,大家还得打起精神重整旗鼓。但她不是考察组的组长,这番提振士气的话不该由她来说。她轻咳一声提醒道:“李主任,你给大家说两句吧。”李主任回过神来,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又笑道:“这才只是第一家公司,咱们有十多个选择呢!看看其他公司的情况再说!”考察组的行程很紧张,又接连去不同的城市,考察了另三家公司的电视机工厂。走走停停十多天,得到的结果却并不理想。他们将采购计划从一条整机生产线改为1条整机,外加3条配件生产线。但是在同一家公司并不能采购齐整,需要分别从不同的公司采购。总计高达1.3亿美元,这已经完全超支了。岳松梅说:“他们的报价肯定是虚高的,瞧着咱们是外地来的就漫天要价!”叶满枝望着向导问:“日本这边有没有比较大的那种中间商?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有。”何建业点点头。“咱们能不能找个本地的中间商帮忙询价?”叶满枝说,“我在广交会上见过不少欧洲的中间商,让他们跟本地厂家洽谈的话,能拿到一定的折扣。”“我可以找个中间商试试,但不确定他会要多少佣金。”“没关系,先试试嘛。”叶满枝觉得日方公司给的报价普遍偏高,水分太大。先让中间商去探个路,他们心里就能有谱了。至于是否需要中间商在其中交涉,那都是后话。何建业去帮忙联系中间商了,考察组这边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工厂参观。没过几天,何建业帮忙转达了中间商的报价。四条生产线1.1亿美元。比企业的直接报价便宜2000万美元。而中间商要从中赚差价,这个报价其实还是可以压缩的。这天吃完晚饭后,叶满枝和潘昆仑一起出门走了走。他们正在大阪和京都之间的一个小城市考察工厂,这会儿正是晚饭时间,小街上没什么人。叶满枝沿着马路散步,轻声问:“潘主任觉得怎么样?”潘昆仑摇头说:“曙光厂这次应该是白忙一场了。”他们跟着考察组一起出国,也打着点人家吃肉我喝汤的主意。采购生产线的预算高达2000万美元,如果能帮305厂将价格谈下来,兴许能用剩下的预算给曙光厂争取点什么先进设备。可是,如今四条生产线的报价已经上亿了,305厂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给曙光厂分汤喝?“其实也不算白忙,最起码咱们开眼界见世面了。”叶满枝语气轻松道,“不出来一趟,咱哪能知道差距这么大呀!”“那倒是。”“我这两天想得其实还挺多的,”叶满枝说,“日本的彩电出厂价高达400美元一台,折合八百多块人民币。他们的工艺已经这么成熟了,可是价格仍然这么高。如果由咱们自己生产的话,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