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2 / 56)

开车了,中方才会将剩余尾款结清。生产线进厂以后,车间里每天都挤满了人。光是从各大高校、研究所、机械厂请来帮忙仿制的工程师,就有三十多人。叶满枝每天接待来自全市各大单位的同志,忙得脚不点地。这天刚从车间出来,就被厂办通知833厂的同志来了。“他们来了几个人?”“只来了一个,是他们革委会的柴副主任。”厂办丁主任说,“估计是听说咱们的电视机生产线到位了,想来一睹真容的。”叶满枝跑去会客室,热情地与客人握手:“柴主任,你可是稀客呀,欢迎欢迎!”“我算什么稀客,”柴主任笑道,“我这是回娘家了。”“哈哈哈,那我巴不得咱833的同志天天回娘家呢!”叶满枝面上打着哈哈,心里却着实纳罕。奇了怪了,两厂分家以后,其实往来并不多。尤其是这样正式来厂里见面的机会,那就更少了。她耐心地与对方寒暄,没多久便听对方问:“叶主任,我听说咱们曙光厂从日本进口了两套电视机生产线?”“对,最近刚进厂,还没安装呢。”“那你们的电视机业务,这是要扩大规模了吧?”不等她答话,柴副主任就接着说,“每年生产几十万台电视机,那需要的工人应该不少吧?”“……”“叶主任,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哎,这次我厚着脸皮上门来,就是为了招工而来的!”叶满枝:“……”

他们不招工啊。厂里现有的这些人手已经够用了。“833厂有不少家属还住在曙光厂的家属院里,大家这些年相处得一直很融洽,家属们也受到了曙光厂的不少照顾,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所以,当初……算了,当初的事我就不提了。833厂有很多厂子弟都想在城里找份工作,但833厂远在小三线,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叶主任,你们厂要招工,能不能给833厂的孩子们一些名额?”叶满枝为难道:“柴主任,你这次算是把我难住了。其实日本那两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只靠我们厂里现有的工人就足够了,暂时没有招工的打算。”“……”“但是咱们两个厂的关系实在是不一般,柴主任,这么多年,你第一次上门来找我办事,我说什么也得给833厂的孩子们想想办法。不过,现在确实没有招工计划,这样吧,你给我一些时间,我看看能怎么安排。”叶满枝确实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当初833厂离开时,给曙光厂留下了不少生产设备。要不是有那批设备,曙光厂那会儿不可能快速转产成功。当初双方约好了借用三年,三年一过就归还,但是这都过去七八年了,人家也没来要设备。一方面是833厂的设备足够生产需要,另一方面是留下的这批设备比较老旧,没有大费周章索要的价值。不过,无论如何,曙光厂是占了人家大便宜的。叶满枝和曙光厂的职工们都记着833厂的这份情,她就算是把自己为难死,也不好意思开口拒绝人家。将客人送走后,叶满枝召集班子成员开了一个小会。主要是商量一下,要如何安置833厂的子弟。“这么多年了,833厂第一次开口求咱办事,还是为了孩子,咱们至少得拿出20个名额吧?”“厂里现在不是人员饱和了吗?”前几个月曙光厂自己的子弟想进厂都进不来,厂领导都清楚厂里的用人情况。按照叶主任所言,已经饱和了,甚至过剩了。康健说:“若是不想看到人员饱和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规模。但是现在是冬天,电风扇的产量本来就低,没有扩大规模的必要。汽枪和玩具枪的任务也不多,生产太多产品容易积压库存。”黄河问:“要是上点新产品呢?比如收音机,自行车啥的。”“算了吧,现在全国有那么多无线电厂,光是咱们省内就有十几家,我看收音机降价也挺厉害的。”苗素芬提议:“洗衣机怎么样?咱们之前有试制经验,前几个月还给人生产过几台,市面上几乎没有卖洗衣机的。”“呵呵,”康健望了一眼默不作声的王造福,“有人说洗衣机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咱哪敢随便上马这个项目!”王造福闷不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