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里没有哪个小子不怕碰见你爸。吴所长在这些臭小子面前,从来没有笑脸,而且看人的眼神好似人家的孩子都是蠢材。为了弥补吴峥嵘给人家留下的心理阴影,叶满枝只能加倍温柔和善地当一个同学妈妈,帮她家吴玉琢在同学朋友之间挽回一些口碑。她将自己的行李打开,翻出这次出差带回的东西。她在日本只买了一些自动铅笔和巧克力,但是在广州买了不少好货,买完火车票以后,她就把身上的钱全花光了。“哇”吴玉琢拿着那一把自动铅笔,惊喜地问:“妈妈,这是外国货吗?我太爷爷也有一只这种铅笔,但是早就没有笔芯了!”“嗯,我在日本的商店里买的,你自己留两支,其他的给起球和妞妞他们分一分,下次往三线寄东西的时候,顺便给出租车也寄去一支。”吴玉琢欣喜地点头,拿着自动铅笔反复打量,又在作业本上试写了几个字。“我要是把这种铅笔带去学校,肯定要引起轰动了!”“那当然。”“那我还是在家偷偷高兴吧,我爸爸不让我在学校显摆,”吴玉琢珍惜地摸了摸铅笔,“最近我爸总加班,我都是跟着伊伊蹭饭的。下个月伊伊过生日,我要送给伊伊一支!”“嗯,你自己决定吧。”等吴峥嵘下班回来,一家三口久违地围在一起吃了晚饭。夫妻俩早早将小崽打发了。小别胜新婚,叶满枝抱着吴大博士讲她这次的出国经历。“这回真是见世面了。”她躲在被窝里小声说,“出去看过了,发现了咱们跟人家的差距,我当天就在下巴上起了一个火疖子。但是这些话我又不敢跟别人说,只能跟你讲讲。”她现在突然能够理解,当年吴峥嵘听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时的心情。吴峥嵘沉默了几息,在她腰上拍了拍,“不是你说的么,先上路,路上缺什么就补什么。你这个引进二手生产线的想法其实很不错,先把设备引进来找找差距。”叶满枝憋着一口气说:“要是真的能让生产线落户滨江,那我得把高校、研究所和各大机械厂的专家和工程师全都请过来,好好研究研究那两条生产线!”*她拉着吴峥嵘聊了半晚上,次日吴峥嵘还得按时在6点起床出操,难得打了几个哈欠。而叶满枝睡到八点多自然醒,直接从家里出发,去省工业局和市革委会汇报了工作。市里对这次的合作当然是没有异议的。外汇由省里出,而曙光厂是市属企业,滨江占了大便宜。夏竹筠则比较担心另外一百万美元的出处。“我让人去北京和上海洽谈了,最起码能谈成一家吧。”然而,一周后,康健和王造福先后往厂里回了电话。北京和上海都愿意出资买设备,但三年时间太长了。他们愿意出资200万美元,先将设备送去他们那里,然后双方可以共同仿制那两条生产线。也就是说,要把之前谈好的广州广播器材厂踢出局,而且两条生产线暂时无法落户滨江。生产线是叶满枝千辛万苦联系到的,她当然希望生产线可以落进自家口袋。可是,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只能各退一步。先将设备引进来才是关键。田春山抽着烟说:“谁出钱多,谁就有话语权。人家能出200万,那把生产线送过去也无可厚非。可是,那两家企业与曙光厂不同,他们都是新成立的电子厂,完全没有重工业基础。那两条生产线放在他们手里,真能仿制成功吗?”曙光厂能造枪支炮弹,前两年给果酱厂手搓过两条罐头生产线,给冰棍厂搓过冰棍生产线,还自己搞过洗衣机。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再不济,滨江本地还有不少制造业方面的专家和老师傅。可是,北京上海那两个厂里,能玩得转吗?苗素芬不信任道:“我觉得不行,咱们苦等两三年,人家最终说仿制不出来,咱能拿人家怎么办?”叶满枝:“其他厂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万一曙光厂仿制不出来,人家能拿咱怎么办?”“这样一看,还是广州那边更好合作,”黄河提议,“既然已经跟广州约好了,那就继续合作吧,大不了再找找其他省市。”众人正对着几家新建电视机厂一一排查时,叶满枝突然接到了一通来自天津的电话。对方是天津
第51章(13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