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那是后话,但钱的事,咱得先说在前头。两条旧生产线320万美元,新生产线肯定不止这个价。由滨江组织仿制的话,造价必然要高于200万美元。到时候超出成本价的部分,还需要你们补齐。”她出人出力一顿折腾,不能再让她倒贴钱吧?要是让省里一下子亏掉几百万,那省领导也许宁可放弃生产线,也不会做赔本买卖。“差多少就补多少。”秦长征对此很想得开,200万美元相当于定金。想拿到生产线那就得付尾款。省里已经出了大头,剩下的部分,厂里可以自行想办法。只要电视机扭亏为盈,年产四十万台的话,兴许只用一两年时间就能将设备款赚回来了!双方在钱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之后的事情就好谈了。“秦主任,省领导那边还得由你出面去谈,”叶满枝笑着说,“我可以先把曙光厂能拿出的条件跟你讲一讲。”“嗯。”秦长征想着即将到手的先进设备,又给两人往茶杯里续了水。叶满枝说:“在广播器材厂拿到生产线之前,曙光厂可以将每年产量的三分之一,调运来广东销售。”这个条件瞧着不起眼,其实内里有大学问。曙光厂没有扭亏为盈之前,生产的所有电视机都是在滨江本地销售的。哪怕是本省的兄弟城市,也拿不到曙光厂的电视机。为啥呢?因为电视机是亏损经营的,每一台电视里都有滨江市财政的补贴。所以,市财政的补贴,只能让本市市民受益,外省市的人占不到便宜。广东这边销售的电视机,要么是广州广播器材厂生产的,要么是能吃到中央财政补贴的“北京牌”。销量极低。曙光厂要是每年往广东调运10万台电视机,能极大地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当然了,生产和销售计划由革委会负责,具体细节她还得回去跟革委会商量。叶满枝笑了笑说:“另外,我们曙光厂可以派工程师来广州,帮广播器材厂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减少你们的财政补贴。”曙光厂能扭亏为盈,一方面是在省内找到了配件货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好几个重要配件有了升级。他们可以把压缩成本的办法分享给广播器材厂。秦长征摩挲着下巴问:“叶主任,仿制设备的难度不低,万一仿制失败了,那我们省里出的200万美元怎么办?”“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们会尽量还外汇,如果没有外汇,就用产品抵扣。以现在的出厂价来算,1万台电视机的货款差不多能抵402万,到时候就根据当时的出厂价抵扣。你们省里要是从国外进口整机,那不是也得花外汇嘛。”秦长征思考良久后,点点头说:“叶主任,我得先跟厂里的其他同志商量一下,能否拿出那么多外汇,还得看省领导的意思。”“行,你们尽快给我答复吧。”叶满枝笑道,“如果广州这边行不通,我们还得赶紧联系其他电视机厂。”秦长征并不是她的唯一选择。她已经跟皮姆公司约好了,在四月之前给出明确答复。秦主任要是想拖沓一两个月,她可等不了。*走出厂大门,潘昆仑担忧道:“双方合作的麻烦其实不少,他们省里万一想独自出资320万美元呢?”“那就给他们好了,到时候咱派人来广州学习学习,改进一下咱们现有的设备。不过,”叶满枝摇摇头,“即使他们省里真有这么多外汇,也未必会用在二手电视机生产线上。我不担心他们独吞,就怕人家不肯出钱。”电视机跟收音机差不多,都带点休闲娱乐性质,并不是非用不可的东西。这次国家拿出几十亿美元,计划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大部分与民生相关。比如农业用到的化肥是跟吃有关的,化纤厂生产的的确良是跟穿有关的。电视机不当吃不当穿,也不是特别紧要,人家省里未必愿意拿出几百万发展电视机。潘昆仑假设了另一种可能,“他们要是真的拿出200万美元,也许会要求将生产线放在广州。”“行啊,那就让他们负责仿制,咱还省心了呢。”曙光厂的电视机业务已经扭亏为盈了,晚两年拿到生产线对曙光厂影响不大。她不怕人家提要求,就怕对方想也不想地拒绝。那样的话,引进生产线的事就彻底没
第51章(11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