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里正在有策略地劝返。”“你们有什么策略跟我分享一下呗。”“我们的策略就是先让一部分条件好的人离开。比如在乡间有田地、有亲人可以依靠, 在滨江没有固定职业, 而且还没被派出所批准迁入户口的,这部分人在农村有退路,对城市的归属感也比较低, 可以先让他们自愿离开。”“那人家怎么能自愿离开啊?”叶满枝也不知道,只好说了句废话,“靠咱们做工作呗。”反正她把郭二妮公婆的情况告诉居委会主任了, 能否动员成功还得看居委会的。这项劝返工作是个长期任务, 最起码要做到春节前。由于大家的劝返成果都不理想,除了刘金宝问过一次,其他人并没察觉到叶满枝消极怠工的情况。她就在织围巾和等待开学的日子里, 迎来了56年的初雪。行道上的落叶尚未清扫干净,天上便纷纷洒洒落下了小雪。叶满枝下班回到大院时, 居委会李大娘正拿着大喇叭通知大家收回晾晒的衣物,关好门窗。“天气预报已经说了,预计后半夜有暴雪和大风,还没生炉子的人家,赶紧把炉子生起来,省那点煤省不出金山,不要再省啦!”叶满枝听着李大娘的话,笑了一路,刚进家门就问常月娥:“咱家的煤够不够烧啊?李主任喊得嗓子都劈了,咱赶紧把炉子生起来吧。”“够烧两天的,明天让你四哥去煤站拉点煤回来。”“我们街道办和派出所还想一起批发蜂窝煤呢,咱家买多少?我明天去单位报个数。”常月娥却摇头说:“算了,那蜂窝煤不好烧,放进炉子里掌握不好火候。我用了几个月,感觉没节省多少用量,还是用原来的散煤吧。”“不能吧?”叶满枝疑惑道,“这是市里推出的新产品,我那次去市商业局开推介会的时候,副局长说用蜂窝煤能节省不少呢。”四嫂插话:“领导自己又没用过,你别听领导胡吹了!我天天跟咱妈一起做饭,那蜂窝煤好不好用,我俩最清楚了!”叶满枝不怎么下厨,对蜂窝煤的情况不甚了解。但她觉得既然市里大力推广使用蜂窝煤,一定是有科学依据的。她吃过晚饭以后,又去楼里另几户使用蜂窝煤的人家打听了一下情况。大家普遍反映蜂窝煤最大的优点是烟少,至于省煤省钱之类的,暂时还没看出来。负面反馈太多,叶满枝心里也跟着动摇了。她把蜂窝煤滑铁卢写在了当天的日记里,给吴峥嵘写信的时候,也顺便吐槽了一番。军代室正在跟总师室合作研究什么项目,叶满枝有两天没见到吴峥嵘了。他俩不见面的时候,就用甲字16号信箱联系。相比其他青年男女,他们属于联系极其频繁的。次日一早,叶满枝套上棉袄,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将信纸投进了甲字16号信箱。结果当天晚上她就收到了对方的回信。吴峥嵘说,从理论上讲,蜂窝煤应该比散煤上火快、火力猛,居民们之所以会觉得蜂窝煤不节能,很可能是煤炉子的问题。现在的煤炉子是针对散煤设计的,内部空间比较大,而蜂窝煤的空气接触面比散煤小很多,原本用一块蜂窝煤就能做一顿饭,因为炉子的原因,可能需要加到两三块……巴拉巴拉,用一张稿纸的内容,帮她分析了蜂窝煤遭遇滑铁卢的原因。而对于叶满枝拐弯抹角问他想不想自己的话,吴峥嵘只简单写了一个“想”。叶满枝不死心地将稿纸背面翻过来瞅瞅。这就完啦?她其实并不是很想知道蜂窝煤不省煤的原因。不过,既然人家认真分析了,她也不好太冷漠,只回了一句“那应该用什么样的炉子”,便将字条扔进了投递口。再没写黏黏糊糊的废话。吴峥嵘当天没给她回信,次日一早的信箱里也是空的。叶满枝心想,这人也许已经感受到她的冷淡,开始闹脾气了。然而,临近下班时,吴峥嵘却将电话打到了街道办,让她下班以后去军代室一趟。叶满枝不知他又搞什么名堂,时针刚指向五点,就背着挎包往厂里跑。“让我来干嘛啊?”“你不是想要能配套蜂窝煤的炉子吗?”吴峥嵘把她领进办公室,指向墙边的两个煤炉子,“就是这种。”叶满枝好奇地走过去瞅了一眼。
第37章(50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