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蓁蓁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去岁祖父没有回京述职,正是忙着官员考课打点的事情。眼下吏部文书已至,祖父平调为了国子监从四品的国子司业,万事皆定,只待春节过后回京赴任了!”

永阳伯夫人拉着女儿常婕妤的手,脸上笑容就没停过,“虽是平调,可娘娘晓得的,自王氏覆灭后,沂州官府接管了琅琊书院,书院声名一落千丈,国子监顺势而起,能成为国子司业,前途无量啊。”

杨蓁蓁娘家得力,他们伯府也跟着沾光。

杨佩宁也由衷高兴,询问杨蓁蓁,“京中宅子可都置办好了吗?”

杨蓁蓁回话,“去岁兄长来送我出嫁时便大概看好了位置,吏部文书到后便立刻定下了,世子早早地就指派了人清扫伺候,一切都是备好了的。”

不过几句话的功夫,杨佩宁看得出来,杨蓁蓁言行举止间愈发从容沉稳了,可见嫁人后磨练不少,永阳伯夫人也是真的对她好。

照例,她借口让杨蓁蓁看布料,将人带进内殿说话,将外头的空间留给段氏和常婕妤母女二人。

到了内殿里头来,杨蓁蓁又说了一个消息。

“长姐让我查的,关于孙氏所用药物的来源,总算有了眉目。”她从袖口中拿出一则书信来,递给杨佩宁瞧看,并说道:“京中人并不认得那些隐秘诡诈的药物,倒是有从西南来的游医认出来,说那本是产自西凉国的东西。我又托祖父和兄长去查,最终发现这药曾流转扬州和青州。而曾经买下过这药物的人,却是王氏的一位旁支,如今早就身首异处,连这药物去向,也不得而知了。至于这药又是为何辗转到了孙氏手中,则更是谜团。只听婆母说起,孙氏获罪前,常以娘娘嫡母的身份来往于各大宴会场所,见过的人物不计其数,也很难判断是从哪位夫人处得来的。”

“王氏旁支?”杨佩宁沉吟着,忽然凝眉,“可是叫王玄的?”

杨蓁蓁忙不迭点头,惊叹,“正是此人!长姐是如何得知?”

杨佩宁捏着那信纸,目光深邃,“王玄,乃当初参与晟王谋反的王氏族人之一。”

她也是在幻境中的后面几年,从庆王和侍从的话语中得知,此人不仅与晟王有关联,还与寅王和庆王都有联系。

但也正因如此,他是王家最早遭难的人。

目前已经知道,庆王所图绝不仅仅是摄政王之位,那么他与王氏晟王的人有关联,都是常理。

可在幻境里头都早死的寅王,和这件事能扯上什么关联呢?

不过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给孙氏药的人以及杨婉因身边突然出现的、给她出谋划策的那位嬷嬷,还有庆王,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是眼下,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谁在背后指使。

但她相信,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

杨蓁蓁送来的消息十分要紧,待二人返回时,除了之前备下的回礼,她着意又添了许多,加上叔祖父住宅,也都有添置。

除了宫外的人来拜年,宫中也是少不了迎来送往。

还有连彰那里,他上学后有了夫子,如今伤好了,也得去夫子家拜年活动。

好在春节日子长,不必上课的日子,他晨起都先来倚华宫给母妃请安,又看望了妹妹,这才离去。

只是身后不知何时跟一只尾巴。

“自打上一回二皇子纵马失误,三殿下救下四皇子后,四皇子便一直对三殿下情分不同一些。也不知是不是江嫔同他说了些什么。”槐序如是揣测。

话音刚落,外头就有人来通报,或是江嫔派人送东西来了。

来的是江嫔身边的大宫女,说是拜年,正主没到,送的东西却不少,仔细一看,好多东西却是给男孩子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