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御前行走的禁军指挥使,一向注意仪容,但此时下巴上生出点点胡茬,显见这些日子已无暇打理。
他两眼盯着前方,直到远处出现一片城郭轮廓,紧绷的面容才略微放松。
前面这座城池是抵京之前的最后一城,明日傍晚他就能赶到京城地界。
林啸盘算着入城以后要补充哪些食水,最好先找个饭馆饱餐一顿,他记得这座城里有家冷淘做得不错,好像叫魏记冷淘……
正想着,一道劲风忽地破空而来。
林啸猛然警觉,甩缰翻身,跃下马背。
马儿长嘶而起,一支长箭深深插入它的后臀。
马儿吃痛,原地踢踏了几步,丢下林啸,疯狂地朝山下奔去。
林啸顾不得追赶,落地以后立刻滚到一旁的山石后面,躲避偷袭者的追击。
他往腰侧一摸,却摸了个空。
为了方便赶路,他的佩刀、干粮、乃至一切行李都系在了马背上。
林啸暗骂一声,捡了一块碎石握在手中,警惕地观察四周的动静。
山风寂寂,骄阳当头。
偷袭之人不知藏在何处,竟似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214章 陆停舟的记忆又多了一段
青阳县的夜晚比不上京城繁华,但总归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城池,每到夜里自有热闹的去处。
然而这几日,城里青楼酒肆的生意萧条了许多。
这不单是因为巡街的衙役变多了,也不只是因为衙门大牢里突然关进了许多犯人,更是因为城里多了一支威远军。
别看威远军只派来一支五十人的小队,但他们日夜驻守在青阳县的城门口,对来往之人严加盘查,使得百姓们不禁生出一个疑问,难道又有马匪杀人了?
七年前,六盘村的惨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议论之中,而这样的疑问在看到街头巷尾贴出的通缉画像时,变得确凿无疑。
一定是哪里又发生了大案,否则官府怎会突然开始通缉江洋大盗?还拿出一大笔赏金?
有那富贵人家对自家子弟三令五申,不许他们任意出门,更有好事者日日在告示前徘徊,摹下被通缉者的面貌,盼着自己哪天遇到能发一笔横财。
六盘村里,禁军将这几日探听的消息禀告给陆停舟。
“邻近各县都已按大人吩咐贴出贼匪画像,最近几日已接到好几起报官,不过听上去像是为了骗取赏银,并未找到通缉之人。”
陆停舟面前撂着一大叠口供,皆是这几日在六盘村审讯所得。
他提笔在纸上落下一句批语,头也不抬:“找不找得到都无妨,总有人会心虚。”
一旦心虚就会发慌,人一慌,就什么事都敢干。
禁军道:“段大侠还让我给您捎个口信,让您有空的时候进城坐坐。”
陆停舟抬眼:“他又闯祸了?”
禁军笑着摇头:“段大侠一直守在城东小院,半刻不曾离开。”
听到“半刻不曾离开”,陆停舟眉锋轻挑:“他们一直没出门?”
“没有,”禁军如实道,“少卿夫人一直在屋里绣花。”
池依依不出门,段云开自然也走不了。
陆停舟闻言,微微一哂:“也真难为他了。”
池依依是个静得下来的性子,段云开却正好相反。
陆停舟想象着好友抓耳挠腮坐立不安的模样,轻笑了下:“城里并非绝对安全,不出门也好。”
他们虽然根据刘瑞及其手下的口供抓了一批梅家人,但谁知有没有漏网之鱼。
池依依闭门不出,显然是考虑到这点。
她不会武功,自然不愿给人凭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