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青砖大瓦房得需要很多银子吧,以后我们能还得起吗?以后我们做工也还不起怎么办?”
大家吵得沈钰脑袋疼,她伸手制止住大家:“放心,这些问题我都能解决,第一,工钱不会全部扣除,只扣除一小部分,足够你们日常生活的;第二,一家人不需要都来我家做工,你们可以自己安排谁留在在家里干自家的活儿;
第三,我不是强迫大家非要盖青砖瓦房,是自愿自愿!还有,房子的大小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各家需要多大面积可以提前计划好高告诉我,我会按照各家的要求盖房子。”
“我们命都是钰丫头救的,还有什么不能相信钰丫头的,跟着干就完了。”
“我们相信钰丫头,你让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
经过一阵闹哄哄的讨论过后,大家一致通过,统一建造青砖大瓦房。
沈钰很快拿出规划图,按照福安村的地形,规划出四条路线,按照图纸规划建造房屋。
谁家要盖多大的房子各家早已商议妥当,于是差役开始拿出步弓和绳尺开始丈量宅基地,计算出面积,做好登记。
刘主簿和孙县尉在差役来了之后,安排好相关事宜他们就返回了永安县,留下两名差役在福安村待了两天,才把所有的宅基地登记完。
沈钰和自家爹赶着大青,和两个差役一起,在第三天早上去了永安县。
她们家宅基地周围的土地,连着那座小山都已经丈量完成,她现在要去县衙交银子办理地契,当然整个盛家村的房契都是她的名字。
到了县衙,因为是卢县令关照过的村民,由那两名差役带着,沈钰在办理地契没受什么阻碍,。
只是当小吏看到整个村子的房契都是沈钰名字的时候,特意问了一嘴,沈钰解释说她出钱先办出来,然后各家有钱了再来更改。
这些地契总共花了沈钰三百八十五两,沈钰豪不犹豫就掏出三百九十两银子,五两银子是给办理契书的小吏,又掏了十两银子给了那两个差役,大家皆大欢喜。
接着沈钰和沈永安返回永安镇,他们要去找建房师傅,顺便看看砖瓦的价格。
永安镇临近京城,自然比别的小镇要热闹很多,主街两侧是各种商铺,有酒店、茶肆、成衣铺、胭脂铺、银楼等应有尽有。
街边的小贩吆喝声不断,卖糖人的、糖葫芦的、也有卖包子馅饼的,各色摊位琳琅满目。
街上的孩童追着卖风筝的嬉闹,百姓们在与摊贩讨价还价,南来北往的客商穿梭在石板路上,寻找着入住的客栈,到处都是生机勃勃一派热闹景象。
沈钰拉着沈永安在一个馄饨摊位旁坐了下来,沈永安招呼摊主:“老板,来两碗馄饨。”
“好嘞,客官,你们是要肉馅馄饨还是素馅的?肉馅的十文一碗,素馅的八文一碗。”
“来两碗肉馅的。”沈永安掏出了二十个铜板。
“老板,你听说这镇子上哪个地方有盖房子的工匠?”沈钰向煮着馄饨的老板打听道。
“要说人缘好干活不耍滑的,就属柳树胡同里的李福顺师傅了,可惜从去年他们就不再接活,不知道是啥原因。不过还有一家是姓赵的,那家听说只给有钱人家盖房子,具体怎么个情况我不太清楚。”
“哦,那柳树胡同怎么走?”沈钰接过一大碗馄饨,里面有十二个白胖的馄饨,上面飘着油花和翠绿的葱花。
“你顺着这条街走到头向左拐,路过两个路口,在第三个路口向右拐就到了。”
沈钰道了谢,往街口望了一眼,又给她爹要了碗,这才低头吃起了馄饨。
吃完了馄饨,他父女俩七拐八拐的来到了柳树胡同,果然胡同入口处长了棵百年柳树,只是现在还没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