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今天就诊,看到唐书禾一点都不意外。
拿着厚厚的“检查”单,陈医生的表情有些不爽:“你这丫头,每次找我都没什么好事。”
唐书禾“嘿嘿”一笑:“陈医生,就咱俩这职业,找咱俩的能有啥好事?”
陈医生一想也是。
根据唐书禾说的情况,陈医生又写了几张药方:“这几个人情况比较严重,用你原来写的那个药方正好。”
“剩下的这些人分别用这两个药方。”
唐书禾:“明白。”
提着这么多药出入县医院不太合适,唐书禾和江梧小杨商量了商量,将药分成三份,又往口袋包里塞了一些才不那么显眼了,顺利的出了县医院。
公安局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药味。
这让五感比较敏感的唐书禾脸色有些不好:“李同志,以后可不能再这么拼命了。”
李冰感激道:“多谢唐法医了。”
这些兵伤成这样,陈局就算心里再不情愿,还是把他们留下来养伤。
至于以后怎么办,他也不知道,反正他一个小小的县公安局,肯定是用不了这么多人的。
也不知道是谁消息这么灵通,第2天就有人来挖人了。
这个时代,像这样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非常受人尊敬,而且抢手。
机械厂、纺织厂的保卫科都想要,农机站,运输队也有人来问有没有会开车或修车的?
都是正式工,工资还不低,但都有个前提,就是伤得养好能正常工作才行。
别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都是聪明人,如果没有伤患,好好的兵不到,怎么会从部队里下来?
于是陈局把唐书禾推了出来,临时充当一下谈判员,毕竟战士们的伤情她最清楚。
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上班,她最了解,大家也信任她。
而她的作用就是,在对方给予的条件基础之上,给战士们争取更好的福利。
不过在此之前,唐书禾还了解了一下战士们的特长,甚至还找唐棠打听了一下他们的品性。
同时,唐书禾还打探了一下,明明没有听到招人的消息,为什么这么多厂子要招人?
唐棠很快就有了结果。
是因为不管是保卫科还是农机厂、运输队人手都不足,因为这三样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能力。
保卫科就不说了,从部队里出来的士兵特别适合保卫科,比来公安局还容易上手呢。
而部队里还会教人开车或维修,所以农机厂和运输队的领导也眼馋的紧。
虽然不可能所有的士兵都会,但有那么一两个也行啊。
特别是他们听说这些人昨天是开军卡来的,那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个人是会开车和维修的。
部队里出来的,品行应该没问题,再加上有能力,这不妥妥的吗?
唐书禾了解清楚这些情况后,心里有了底。
其实,她是不赞同去保卫科的,毕竟用不了几年,这些厂子大部分都会倒闭,国企变为私企。
不过,机械厂比纺织厂还好一些。
至于运输队,后面也基本上都被个人承包了。
农机站倒是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等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家户户的条件越来越好,能买得起拖拉机的也就越来越多。
至少到21世纪初,拖拉机仍旧是农村重要的生产工具。
只是有些事,现在想还太远,和以后会不会下岗相比,现在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才是最重要的。
唐书禾思考许久,和陈局路队商量一番后,又跟战士们沟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意愿,选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