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技校。

毓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给大清培养更多的“蓝领”人才,以更好的为大清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也是想从这些孩子们中挑选出一些合适的科研人才。

如今京城的研究院在十二阿哥的带领下,确实是源源不断的研究出了非常多利国利民的东西。

但是这些东西对于大清未来的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英国再过几十年就要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了。

如果想要大清的经济发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保持国际领先,那大清就需要在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完成属于大清自己的工业革命。

这个大工程,光靠如今的京城研究院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那在大清的各个州府都建立一个研究院分院,就势在必行了。

其实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的。

毕竟如今的大清并不缺钱。

而且上到君主,下到百姓,都很认可研究院这些年来对大清所做出的贡献。

如果现在在朝堂上提出在大清各个州府建立研究院分院的事,肯定是能得到所有的人的支持的。

但是这件事说难,也很难的。

毕竟研究院最核心的东西,不是建筑和设备,而是人才。

而好的科研人才真的太难找了。

就像如今的京城研究院,主要就靠着黄履庄他们几个科研狂魔在撑着的。

那当大清各地的研究院分院建立起来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会是根本无人可用。

虽然黄履庄他们几个这两年已经逐渐分散出一部分精力来带徒弟了。

但是他们这些亲传弟子的数量相较于整个大清所需的科研人员数量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

所以毓婉想通过先办技校,教导孩子们简单的理学杂学的方式,筛选出一部分真正有天赋的科研苗子。

然后把这些科研苗子进行集中培养,培养出来后再分散到大清的各个研究院分院。

在这样的模式下,未来大清一定会出现很多可以媲美甚至超越黄履庄他们的科学家的。

而大清的科研领域,也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其实,毓婉之所以想办学,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她想通过办学的方式,细水长流的提升一下当下女子们的社会地位。

所以她以后要建立的这所学校,在招生时是不分男女的。

也就是说,只要女性想,那她就完全可以跟男性一起走进学堂来学习这些安身立命的本事。

毓婉知道,自己这样做一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的。

毕竟大清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状态。

如今她想让女性拥有和男性一样的受教育机会,哪怕只是学杂学的机会,也一定会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的。

甚至还会有人斥责她牝鸡司晨。

但是毓婉还是想试一下。

给大清所有的女性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她穿越到大清的这四十年里,一直都不敢大张旗鼓的做什么改变世俗的事。

深怕会引火烧身。

可如今,她都苟到儿子做皇帝了,那做些稍微出格的事,也不过分吧。

毓婉想在自己生命仅剩的二三十年里(甚至更短),做一些她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

比方说一点点打破大清当下对女性的层层桎梏。

这样也算不辜负自己的这趟穿越之旅了。

但是想要女性能够成功站起来,首先,就要让女性能够拥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而不是只能依赖男子才能得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