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猪草路过学校,从窗口经过,就记住了老师讲的课文。
锥立于囊中,其芒可现。
胡三丫的天资在小山村矇昧的同龄人中,像日光一样灼灼耀眼。
但她父母并不为此庆幸,反而十分不高兴,女娃要这么聪明做什么,这么好的记性,容易记仇,骂她两句,能记半辈子。
要是儿子这么聪明就好了,能读书,以后当工人、当干部去。
是老村长,逼着他们将胡三丫送进了学校,甚至为了让他们答应,自己给胡三丫掏了学费。
她九岁才上小学,三年就完成了小学学业,考进公社的初中,开始住校。
中学学费也是老村长给她出的钱,但还有书本费、伙食费。
初中住宿生自己交粮食去学校食堂,食堂一起做了给学生们吃。
她从家里背粮食去学校,她的粮食是最少最差的,里面掺了许多沙土石子,差到食堂不愿意收她的粮食。
她在上学的路上,自己一遍一遍捡里面的小石子,再硬着头皮把粮食交去食堂。
因为她交的粮食少,她打到的饭也是最少的,少年时期,她没吃过一顿饱饭。
“真好啊,大学食堂的饭真好吃。”胡三丫躺在床铺上,她从爱掉眼泪,吃多少苦都不哭,因为知道哭没用。
但如今的生活,每分每秒她都幸福得想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