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多,自体散发的热量就高,而且有的学生家里澡票可能比较紧凑,没办法天天洗澡,这个天气不洗,真的很容易有体味。
林玉琲待了一会儿,闷得头昏脑胀,脑子都快转不动了。
“我回家去写。”她跟老师说。
老师见她脸颊泛红,嘴唇却偏白,鬓发被汗水打湿,担心她中暑,问要不要找个同学送她回去。
林玉琲忙道不用了,这都快中午了,同学们还在埋头写。
她看见有的同学甚至掏出了自带的干粮,干硬到可以用来敲核桃的饼子,就着凉水就能吃下肚,边啃边写,显然没打算回家,准备在这里抗战到底。
吃苦耐劳的精神令人敬佩。
林玉琲在他们中间待着,都有些心虚了。
她在外头走廊上站了一会儿,虽然也热,但刮了一点点热风,感觉反而还好,慢慢缓过来了。
说来奇怪,这年头夏天的整体温度比后世低,室外三十多度已经算高温,比起后世动不动直冲四十度,甚至某些城市四十多度的最高温,体感温度要低许多。
而且林省地处偏北,夏天热归热,最高温也就三十度多一点,没有热到让人晕厥的程度。
但以往夏天这个时候这个天气,家里空调都已经开起来了。
可能身体习惯了,林玉琲在室内的时候,总是觉得闷热,反而出去在室外,只要不站在阳光下暴晒,却觉得没那么闷热了。
她骑车出学校,门口撞见两个小孩推着自行车卖冰棍,看着空荡荡的校园门口,表情茫然失措。
不许私人买卖的计划经济时代,现实中并不是完全严苛的按照规定执行。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比如黑市的存在,比如摸到居民区卖东西的老太太,比如夏天走街串巷卖冰棍的小孩儿。
只要不太过分,管理者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冰棍是去雪糕厂批发的,一次性买得多能稍微便宜一点点,小孩子们批来零卖,能赚到一点零钱。
林玉琲走过去,要了一根红豆冰棍慢慢咬着,甜味很淡,但吃起来却十分解暑,她心底残留的那点儿燥热都被消解得差不多了。
卖冰棍的小女孩看看哥哥,男孩子晒得黝黑,眼睛都不敢直视林玉琲。
她鼓起勇气开口:“姐姐,学校怎么没有人啊。”
她跟哥哥听人说,学校门口冰棍最好卖,尤其是中学,学生手里有钱,比小学生富裕。
要是撞见处对象的学生,一次能卖两根!
但她跟哥哥站了好一会儿了,一个学生也没来,她都听见打铃声了,也没见有学生出来。
林玉琲笑道:“妹妹,放假了呀,学校里没几个学生了,你们去别处卖吧。”
留着默卷子的同学恐怕要待到傍晚,这俩孩子在这守着,没生意的。
他们自行车后座上绑着写有“冰棍”的木箱子,这就是装冰棍的容器,木箱内层一般贴了泡沫或者锯末板用来隔热,箱子外层还裹着棉被,有人要买冰棍就掀开棉被。
但这样的物理包围手段,毕竟不如专业制冷设备,冰棍卖不出去,可是会化的。
“啊?”
小孩儿的表情瞬间垮了,兄妹俩显然没经验,互相对视一眼,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男孩子一张黝黑的脸涨得通红,小女孩更是快哭了。
林玉琲觉得两个小朋友怪可怜的,他们应该不是机械厂家属区的,否则不会不知道附中已经放假了。
听说市一中没放,高一的还在留校学习,很多高二也还没走,当代卷王学校。
她抬腕看了眼时间,快到午饭的点儿了,心中一动。
她放假在家,栾和平老操心她,中午还